江耘微微一笑,解释道:“你们先听我说完,排演这一块由师师姑娘负责,人员的招收,培训,排练,演出可全权决定,除了工钱外,将会得到每月纯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这笔奖金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作为对所有参演人员的奖励。之所以拿出比例来奖励各方人员,是想提高所有人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会水涨船高。我想让大家明白的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家戏院或者报社的主人。”
大家都明白江耘的意思,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只不过是江耘这个老板比较大方而已。李师师更是得意,百分之二十,那还差不多。
“最后这一块,就是运作,这一块很关键。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在门票上赚的钱很少,戏院的票只不过钱,慧贤雅叙的演出又是免费的。所以我们大头的收入是戏院门口和戏院内的招牌画。所以招牌位的发放就是比较重要的了。这一块我想齐姑娘会很胜任的,另外,戏院的工勤、打扫人员归运作这一块管,同样,回报是百分之五。那么剩下的利润则全部归入慧贤雅叙。好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江大哥,我,我怕不能胜任。”齐玉沅担忧地说道。
“齐姑娘,放心,刚刚那一期慧贤雅叙的招牌竞卖不是你主持的吗我相信你没问题的。”
边上陆伯勤也打气道:“玉沅放心,有我在,我会帮你的。”
戏院的事情安排完毕,大家讨论的中心集中到报社上来。
邵籍谦虚道:“江公子,可否让我先谈谈看法”
在得到肯首之后,邵籍说出了他的见解。正是这一番话,让江耘对他重新定了位,这是一个天才,传媒天才,如果仅仅让他当一名编辑的话,真是太委屈他了。
“首先,此报纸名为大宋天下,所谓天下者,并非只限于京城。我大宋之地,宽广万里,风俗人情更不同。江南之地,人才辈出之所,文学鼎盛,民智开化。且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快船之行,十日可达。完全可运报纸南下,取江南风物人情而回,两者相辅相成,有利无弊。”
第078章涌泉之报
贺暄看着邵籍侃侃而谈,也被勾起兴趣,问道:“邵先生的意思,是要将报纸卖至全国各地吗如此一来,便要舍利求名了。”
“贺先生好眼光,这些还只是邵某不成熟的设想,真正施行的话,却是时机未到,要卖到全国各地,也并非舍利求名,我们也可以采取在各地办分社的办法。相比这些想法来说,成立一支送报的队伍却是当务之急。报纸之物,乃是互通消息,传播文化,领略市情的最佳之物,是文人士子,商贾大富,官宦之家所喜闻乐见,每期必买,如果我们能全年开订,并送报纸上门,想必会大受欢迎。并且我们还可以先行预收一年的报金,更有利于书报社的资金运作。”
众人已被他吸引,俱都听得心潮澎湃。
“我们还必须对报纸的每个版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每个版面都是针对不同的人群。然后销售方式也可以更灵活多变,送报的队伍除了送报上门外,闹市的叫卖也似乎可行最后,呃,最后是邵籍的一点点担忧,不知道该不该讲。”
“邵先生但讲无妨。”江耘说道。
“那就是朝廷”
“不错,是朝廷。”一直没作声的江端友说道。
“终我一朝,还未曾有因言获罪者,过虑了吧”杨明镜提醒道。
“不因言获罪,那是针对士大夫。报纸之说,只怕未在其列,况且君王之心,深不可测,不可不防啊”
江耘说道:“这个问题,我也曾想到过,所以暂时我们不议朝政之非,而且文字的避讳上要严格把关,不要再出现这次类似的麻烦了。”
“今日之非,未尝不是明日之正,朝议之事,力求稳妥吧。江公子放心,我们兄弟俩负全责。”江端礼保证道。
看着眼前这个团队,江耘暗自惊叹:“果然是人多力量大,我想到的他们都到了,我不曾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
“对了,两位先生,稿酬的事情,你们商量过了吗”江耘问道。
江端礼笑呵呵的说道:“在这里先代天下的读书人谢谢江公子了,我们兄弟俩初步商量了一下,觉得定为每篇文章、诗词一两银子比较合适,至于笑话么”
看他们兄弟俩的意思,好象笑话就不给钱了
“不行,我不同意,那十个笑话中有六个是我的,起码一两银子一个”李师师不答应了。
陆伯勤取笑道:“天下诗词文章,呕心沥血之作,区区笑话,市井俗语,岂能算钱”
“谁说的千金难买一笑你没听说过吗亏你还是个读书人。这份报纸,怕是有几千个人笑过了,你说价值几何”李师师引经据典,毫不示弱。
陆伯勤一时语塞,无法反驳,僵在那里,众人再也忍不住,哄堂大笑。
江耘赞赏地看了一眼李师师,说道:
“师师说得没错。说句难听的,我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诗词歌赋,相反,雅俗共赏的东西太少。我的意思是除了诗词每首一两以外,其他的都按字数来算,,如何”
兄弟一听,连忙拿起手边的报纸来数字数。
这时候,老杜说话了:“东家,这个老杜知道。第一版的论密折制460个字,算成银子的话是一两半第二版诗词共13篇,一十三两第三版游记,一两多银子,第四版除了美食地图外和填字游戏,共十多个笑话,大概有个二三两银子,加起来的话总共是二十两左右。”
“二十两子颜,是不是太多了份也只不过赚二、三两而已,就算我们能卖到3份,也是入不敷出。”
“钱不是问题,我们办报纸,不光是为了钱,而且大家不要忘记了,还有商家的招牌画。从下几期开始,我们在每版的角落里都放上宣传画,每期有几十两的收入。况且,我们之所以给这么高的稿酬,就是为了吸引到更好的文章。只有文章好,报纸的销量才会上升,销量上升,广告费也会水涨船高,与其在一盆水里作文章,不如把一盆水变成一桶水”
连兄弟都被江耘的说法所吸引,“一盆水,一桶水,深究起来,倒是真有道理。”
“今天报纸发行才了一天,我们就收到了不少手稿,但都是以诗词居多,评论文章甚少。”江端礼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大堆手稿。
江耘笑道:“你们看,我说得没错吧我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这也是我提倡以字数定稿酬的初衷。”
“我们既然定下了这个规则,就应该刊登到报纸广而告之,以此为杠杆,来调节不同文章的比例。”兄弟终于开了窍。
“正确。”江耘赞道,“好了,我最后说一下书报社的构架吧。嗯,原本打算是分成三部分。听了邵先生的话后,江耘决定分成四块。第一块是编辑,由伯仲全权负责,王烨,邵先生都作为编辑,主要负责文章的遴选,刊登,校对,人手不够时可以通过明镜兄再从翰林书院再招几个来,反正他们自由、空闲的很,这一块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