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手下的臣民真正的掌握住军队,在朝议上,八王爷甚至异想天开的认为该派人过去接管方羽的军队,将这支武装力量纳入大宋皇家的掌中。
对于八王爷的提议,赵祯再傻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是在赵祯心中,他还是把方羽当了自己的大哥的,这样一做,兄弟之间的情义就没有了,另外一点就是,那支军队是方羽一手拉扯起来的,在那种不受大宋所管辖的地方,就算方羽肯把军队交出来,那些方羽手下将领与士兵也不会听从这些大宋所派过去的人的,所以对于八王爷的提议,碍于八王爷的老面子,赵祯只能是装做没有听见,尽管八王爷说出这个提议的时候声音很大,赵祯仍是装聋做了哑,便是刘太后也轻微的哼了一下,显示了她对这个提议的不满。
丁谓心中也明白赵祯与刘太后在心里是偏向于方羽的的,只是大宋的皇帝一般都还是比较讲究一点民主的,以显示自己是个明君,特别是赵祯这个人,更是比较仁慈的,只要不太激怒他,一般还是不会轻易的责罚大臣的,见八王爷的提议被赵祯漠视,便上前奏道:“皇上,八王爷的提议虽然有些偏颇,却是解决此事最好的策略,臣以为,此事不可过急,无须太早将那方大人招回来,皇上只须派一名监军过去帮助方大人既可。”
丁谓这个主意却是极恶毒的,他不希望那个方羽再回来,他建议赵祯派一名监军过去,好象这种方法比八王爷的更容易行得通,其实却是不然,八王爷的想法虽然是异想天开,但以方羽与赵祯之间的交情,方羽还真可能会交出手中的兵力而回到大宋,但若按了丁谓的方法,只派一个监军过去,表面上是容易被方羽所接受,但实际上首先一点就是让方羽知道了赵祯对他的不信任,其次就是大宋历来以监军管着军队的将领,双方之间的磨擦是少不了,以方羽那样的个性,只怕一怒之间就会把那个监军给杀了,那样的话,方羽就成了大宋的叛逆,再也不可能回来了。
赵祯没有明白丁谓心中所包藏的祸心,一时之间沉吟了起来,偷眼看了一下刘太后,却见刘太后脸上并没什么表情,这个时候,一个胡须发白的老将站了出来,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正文第183章庭争下
杨延昭现在真的很老了,近来身体也不是很好,不过今日的早朝他还是参加了,不管怎么说,方羽是他的义子,多少都有点护犊之情,见到众人如此对待方羽,也让他心中想起了大宋老赵家对他杨家的种种不公,对于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杨延昭比之赵祯和刘太后还要看得清楚些,他知道方羽虽然不似他杨延昭一样对大宋忠心耿耿,但方羽这个人对权力没有多少欲望,反而是个很在意情义的人,现在朝庭上这些人的做法,简直就是在逼方羽造反,所以杨延昭心中有些愤怒,上前一步站了出来。
杨延昭这一出声,赵祯立马象抓到了一根稻草,神情微微一悦,道:“哦,杨爱卿,你有什么意见,快快说来。”
“皇上,丁相此举殊为不智,辽国北地与大宋相距甚远,中间隔着辽国与高丽,情报往来困难,根本就不是一个我们大宋可以控制的地方,皇上若是派一个监军过去,以方大人的性子,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根本就不会听监军的管束,造成主帅之间的不和,并让方大人认为皇上对其不信任,从而最终脱离我大宋的管束,另一种就是方大人甩手不干,将军队交与监军,自己跑回大宋,皇上,以臣来看,最后的结果只怕就是那支军队烟消云散,从而使辽国的北方少了一个威胁,皇上,就算我们不给与方大人支持,也不能派一个监军过去。从而让方大人寒了心啊。”杨延昭须发皆张,仿如上了战场一般。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手指在龙椅地扶手上轻敲了几下,道:“杨爱卿说的有理,这么做确实是会寒了人心,那么杨爱卿认为该怎么做才好。”
“皇上,以方大人的才能,并不需要我们给与什么帮助,但是辽国的北方乃是大草原。一定有许多的战马,我们反倒是可以通过高丽,以物资从方大人那里换来马匹,以增强我大宋的骑军队伍。”杨延昭作为一个老将军。想的最多的还是大宋的军队,他提出地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到方羽,还可以解决大宋最缺的战马。
赵祯赞同的再一次点了点头。道:“杨爱卿说的有理,只是上一次朕派出了使节到高丽去,却被他们拒绝了,如何才能让高丽同意我们在其境内进行物资交换呢。”
“皇上。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那高丽是惧怕辽国地淫威。但如今方大人在辽国北地已经有了威胁辽国的实力。高丽是不用再那般的害怕辽国了。如果老臣猜的不错地话,只怕方大人自己就已经在解决此事了。而高丽也必会答应此事。”杨延昭一直以来都认为方羽是一个很好的将才,对于打通高丽这一条物资通道,他相信方羽必会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杨将军此言差矣,那方羽手下只有区区几万人马,如何能够真正的威胁到辽国,他又如何能让高丽冒着得罪辽国地风险而答应此事,更何况用船从海上运输马匹,这途中的损耗也很高,只怕是有些得不偿失吧,杨将军,那方羽乃是你的义子,你不让皇上派监军过去,是否也包藏了什么别有用心,既然方羽带领着大宋地军队在那里打出了一片地方,就算是再远,那也也该是人大宋地地方才是,皇上派个人过去做监军,那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那一块大宋的地方,杨将军你如此地反对,是不是希望那个方羽以后都不用受到大宋的管束,在那里里称王立国,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是我大宋的军队在那里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换来的地方,皇上怎可不把它纳于管辖之内,那样,岂非更寒了大宋将士的心吗,还请皇上明鉴。”丁谓见杨延昭站了出来,微微的冷哼一声。
赵祯微微怔了一下,尽管赵祯对方羽的感情很不错,但涉及到国家土地的事,他还是多少犹豫了一下,这个时候,刘太后终于说话了:“那块地方是否属于大宋的,今日且先不做讨论,关于是否派出监军一事,哀家认为没有那个必要,方卿家对于大宋的忠心那是不用置疑的,若在此时派出监军,不只是寒了方卿家的心,也会让大宋在辽国北地的那些将士们无所适从,那样一来,更让好不容易对辽国形成的威胁变得烟消云散,这是哀家所不愿看到的,不过对于方卿家本人,哀家觉得应该
见回来,到于在那里的统领,那就由方卿家自己指定卿家若是没有什么其它的事情,今日的朝议就到此为止好了。”
对于刘太后来说,辽国北地那个地方离得大宋太远了,属不属于大宋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重要的是方羽这个人,刘太后希望他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来,至于方羽在辽国北地弄得那块地方,本就是方羽自己打出来的,在刘太后看来,方羽霸着它也算是很很的事,他要在那里称王称霸的,刘太后也觉得没什么的,唯一就是派方羽在那个地方上称王称霸后,不再回了大宋可就不好了,所以刘太后干脆就下旨如方羽回来。
刘太后的心思,也就只有站在她身后的郭槐是明白的,其他的大臣们哪里会清楚刘太后打的是什么主意,那八王爷见刘太后如此的安排,与他心中的想法相差很远,心中不禁暗自叹息了一下,认为刘太后乃妇人之仁,这样只会给大宋留下一些后患,杨延昭的心中也是叹息不已,认为这是刘太后不信任方羽,将他如回,只会让辽国的耶律隆绪高兴的了,丁谓是没有什么表情的,在他看来,刘太后这样做,分明就是要削了方羽手中的权力,是以他在心中暗自高兴之下,躬身说了一声:“太后圣明。”
赵祯见刘太后已下了决定,觉得这样也是不错的,当下颁下一道圣旨,让人带往方羽处,将他召回大宋,随后见众人没有再议,便宣布了散朝,刘太后起身离去时,看了一眼八王爷,微微叹息了一下,带着郭槐离去,郭槐知道刘太后心中为什么叹息,只不过这种事是无法去安慰刘太后的,郭槐唯一能做的,这个时候就是跟在刘太后身后,等着她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