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白玉堂茫然的看着金雪天。
“去吧,傻孩子,师父年纪大了,不能总陪着你的,你需要有自己的天空。”金雪天伸手推了白玉堂一下。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滋味,有点喜悦,有点伤感,为白玉堂既将展翅高飞而喜悦。也为自己的徒儿将会离开自己的身边而伤感。
白玉堂跳上了擂台,伸出自己地手。道:“能算上我一份吗”
“欢迎你,以后,大家都是好兄弟。”方羽望着这一众人儿,感觉到心中的某一处渐渐溶化开来,那是一种热血在血管中重新的流动,不再是因为良心,不再因为承诺与责任,只为这重启的热血而渴望战斗。
“我们,为了这大宋,为了我们身上流地同一族人的血,这一世,我们都要做一世地好兄弟,永远的在一起并肩战斗”方羽对这众人大声的说道。
“我们,要做一世的好兄弟。”众人同声吼道。
秋风似也感染到这一种的豪情,吹得更烈了。
四
躲在小屋中看着的赵祯见此情景,露出向往的神色。
很多的少年,都会渴望这一份热血的。
“哼,这个方羽,他这是做什么一群大男人的有什么好亲热的。”刘太后皱了下眉头,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母后,你怎么不高兴了”赵祯错愕的回过头来看着刘太后。
“祯儿,你还小,有些事你还不明白,你以后记得,这个方羽,你切莫让他掌了兵权。”刘太后叹息的道。
“为什么,母后。”赵祯疑惑的看着刘太后。
“他,方羽太好战了,你看看他身边,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的好战分子,祯儿,一个国家需要的是太平而不是战争,自古以来,穷兵黩武都是不详之物,祯儿你切莫让方羽掌了边关的兵权,他会挑起边境战争的。我,不希望你们以后有什么事儿。”刘太后望向那个人丛中的白色身影,心中再次的叹息了一声。
“可是,母后,他这次取得的可是武举第一啊。”赵祯吞吞吐吐的道。
“那就先封他一个不高的武职吧,反正这一次出使辽国,他的任务主要也就是护送。”刘太后想了一下道。
“母后,那其他的人呢”赵祯再一次问道。
“你看着办吧,嗯,把方羽身边那几个人都封个官职吧,得给他们拴根绳儿,由不得他们这般不受管束的。”刘太后从那白色的身影上收回自己的目光,吩咐赵祯道。
赵祯听儿刘太后这一句话,心中又高兴起来,心想,自己这样就可在方大哥面前交代过去了。
刘太后起了身,道:“回宫吧。”
侍卫的头领应了一声,开始安排回宫的事宜。
五
第二日的天空下起了雨。
本来赵祯特为方羽开的武举科,是为方羽弄个晋身官场的理由的,而且也打算在方羽成为武举第一后,要为方羽好好庆祝一下的,这一下雨,庆祝的节目就只好省去了,这让本想闹腾一下的赵祯有些郁闷,草草的下了道旨,封方羽为正八品的修武郎,这种待遇,与文举第一也是不差的了,其余人中,展昭,狄青,白玉堂为从八品的从义郎,这也是特殊的待遇,比本来的高了半级,卢方,韩彰,蒋平等人为保义郎,正九品级。
让方羽意外的是,欧阳春,徐庆,萧远,杨七斤四人也被封了个从九品的承信郎,这让杨七斤在意外之余,嘴巴笑的半天也没能合拢。
方家接到圣旨后,不管众人在不在乎这个官职,毕竟也算是好事儿,那晏殊府上,晏殊也接了一道圣旨,却是要他准备着出使辽国。
接到圣旨的晏殊心中大叹倒霉,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儿,一路上要很小心着不说,给那辽主屈膝输娟,实是让稍有点血性的人都觉得屈辱,很不幸的是,这晏殊就是一个稍有那么一点点血性的人,实是不愿去做这事儿。奈何今年不同,那耶律隆绪心血来潮,要刁难一下大宋,刘太后也只能派了文才最好的晏殊前去应付。
让晏殊心中稍安的是刘太后这次把新科的十名武举调给了他听用,有了十名高手在,晏殊也觉得这次的出使在人身安全上应是不成问题的,万一有事儿,有十人护着,逃命总是可以,但晏殊没想到,自己这一去,实是九死一生。
意外,总在不经意间发生。
有一些场合,便是高手如方羽,也觉得自己力量的渺小。
正文第68章出使辽国之前下
天空下着丝丝的秋雨,已经连续两天了。
方羽撑着一把伞,走进了天波杨府,身后跟着黑子与虎牙,这二人已成为方羽专门的随从了,他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已被方羽调教的身手不弱,虽不能算是高手,却也绝非等闲之辈可比的。
迎接方羽的是杨宗保,他已出落成一个有了些彪悍之气的小伙子,在方羽时常的指点下,家传杨家枪法终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于这一点,杨延昭心中是很感激方羽的,能让家族的光荣有个可以胜任的接班人,对一个老人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让杨延昭更高兴的是,方羽不但不在武艺上藏私,在其它方面也是倾力教导他的两个儿子,如今这两兄弟比起从前可懂事多了,也知道自己努力的去读那些家中收藏的兵书战策,每每与他兄弟二人相谈,都能感觉到他们的巨大进步。
方羽收了伞,立在长廊下,看着杨宗保走了过来。
“哥,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杨宗保亲热的上了前,笑道。
“明天我就要随队出使辽国,特来看看义父。”方羽微笑着将手中的雨伞交与杨府的仆人,抖动了一下衣服的下摆,那里已被飘荡的雨丝沾湿了。
“我爹他正在书房,唉”杨宗保叹了口气。
“怎么了”方羽见他叹气,问道。
“哥,还是你自己去看下吧。”杨宗保摇摇头道。
杨宗保带了方羽来到杨延昭的书房。
秋雨一丝丝的飘着。仿如梅子时节地轻愁。
书房内地气氛很压抑。光线有些暗淡,在暗淡的光影里,杨延昭站在一幅山水画前。背影有些萧索。
这是一种苍老的萧索,是一种英雄看到白发地悲凉。
方羽跨进了书房,凝视着杨延昭那已经不再伟岸的身影。
屋内静静的,杨宗保悄悄的退了出去,将门带拢,屋内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
“他走了。”杨延昭终于开了口。
“谁”方羽楞了一下。问道。
“平仲他走了,他离开了这个尘世。”杨延昭的声音中透着无限地落寞和思念。
“平仲平仲是”方羽迟疑的道,他一时也想不起平仲是谁。
“就是以前的寇准寇相国。”杨延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