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0章 番外2(2 / 2)

因黛玉和赵恒彼时刚从大洋彼岸回来,带回了不少外头的书籍和番邦人。这些番邦人本是为了布教而来,却被黛玉当成教书的先生留在善堂。

因他们教导的知识格外的有趣,甚至还有不少学子来善堂请求旁听。

前后两代皇后与黛玉都大力倡导女学,于薇雨更是扩大了善堂书院的规模,办起了大齐朝第一座女学,对来求学的女学生也如男子一般教导。

而这座女子书院的第一任山长,便是黛玉的先生冯楚。

之后大齐朝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女子,泰半出身于善堂的女子学院。

即使搬出宫去静心荣养,可成德三年,昭元帝还是身子衰败殡天了。昭元帝离世后,李皇后不过两年也撒手人寰。

至于贾敏和林海,倒是一直身子骨硬朗,可也熬不过岁月催人老。

待林砚长成之后,林海便有了致仕的打算,一场风寒之后,他便顺理成章的辞了官,一门心思在家中含饴弄孙。

这些年他和贾敏跟着黛玉一同出过一次海,不过待了半年,便说过不惯蛮夷之地的生活,与贾敏一道回来了。

贾敏与林海一般走的都十分安详,并没有受多大的苦楚。

被黛玉的哭声引进来的林砚在一旁偷偷擦干眼泪,刚想给黛玉递帕子,就见他姐夫已经上手替她把泪拭去了。

当着一屋子的小辈,林砚讪讪的收回了手,只安慰黛玉道:“姐姐也别伤心了,母亲这段时日一直念叨着要见你一面,如今见到了,她想必走的也安心些。”

说罢他又看了一眼黛玉的面庞,心里五味陈杂。

他比黛玉还小六岁,可如今面相上看着竟像是跟她差了一辈似的。

“砚哥儿,让人给母亲换上寿衣吧,还要派人去亲戚府上报丧。”黛玉痛哭了一场,情绪也逐渐平静下来。

毕竟她为这一天,早早就做好了心理预期。

作为当朝首辅,如今这世上能唤他“砚哥儿”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了,林砚双眼一红,带着重重的的鼻音应了一声。

贾琏接到林家报丧的信,跌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

他年幼失母,若不是贾敏怜惜他,一再的帮扶,他哪能有今日。在贾琏心里,贾敏比之他的生母也不差什么了。

贾琏最小的孙女儿才五岁,一直养在凤姐儿膝下,见祖父趴在地上大哭,便要跑过去扶他。

凤姐儿一把抓住她,朝她摇摇头道:“芝芝别去,你祖父心里难受,让她自己哭一会儿。”

说罢牵着芝芝的手,悄悄离开。

芝芝一边走,还一边问道:“祖母,祖父为何哭,是摔疼了吗?”

凤姐儿转头拿帕子拭了拭眼角,勉强应道:“嗯,他是摔疼了。”

贾敏的身后事办的十分隆重,等她热孝一过,黛玉便到林府来向林砚辞行了。

林砚虽然不舍,却还是勉强挤出一个笑来:“姐姐这一去不知要多久?日后不知还能不能再见一面?”

黛玉看着似乎什么都明白,却从不点破的林砚,笑着摇了摇头。

林砚与林海和贾敏的情况又不相同,赵恒说林砚出生时风云涌动,必然不是小人物。他们日后若是有缘,自会再见。

见果然如自己所料,林砚叹了一口气:“姐姐非池中之物,这小小的天地只怕困不住你。”

“姐姐不必担心我。”林砚见黛玉要走,连忙起身,“我再送送姐姐,等姐姐离开那一日,弟弟便不去送行了。”

黛玉回府时,赵恒已经让人收拾好了行囊,只有简简单单一个小包裹,里头装着些金银细软。

这一次回来,黛玉安顿好了身边所有的人,已经做好了离开此间的准备。

卸下了脸上的伪装,黛玉在镜子前坐了一会儿,才闷声问道:“恒哥哥,这就是你一直坚决不要孩子的原因吗?”

因为有了孩子,离开时会有更多的不舍和羁绊。

他们刚成亲那一年,赵恒就与黛玉提过,秦先生留下的医书里说,十六岁身子还没长开,若是太早要孩子,恐对寿命有碍。

可后来赵恒便再也没提过生孩子这一茬,当他四十还无子的时候,外头满是流言蜚语,连有些朝臣都动起歪心思来。

要知道若是替他诞下个一儿半女的,世袭亲王位就唾手可得了。毕竟有黛玉得封侯爷的先例在前,即使生个女儿也是好的。

昭元帝当时蠢蠢欲动,可赵恒与他密谈了一番之后,他便训斥那些大臣整日无所事事盯着人家的后院,再也不提为赵恒纳侧妃的话了。

自此以后,外头的风向便彻底变了,从宁王妃善妒无子变成了宁王不行,惹来黛玉的好一顿嘲笑。

“不全是因为这个。”赵恒犹豫了一瞬,又想起再过不了多久,黛玉已然都会知晓,才斟酌着道,“秦先生在梦中与我说过,孩子会损耗你的精血,妹妹日后的起点就要差一些。”

黛玉看着赵恒良久无语,半晌才轻声道:“那我们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