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8章(2 / 2)

月芽儿当时也才四岁,但她记事早,还模模糊糊记得赠她香囊之人的模样。听她略形容了一番,黛玉便知道那人定然是冯先生无疑了。

这些并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可看月芽儿如此紧张的模样,黛玉便知道其中还有隐情,便闲聊一般耐心问了一番话。

月芽儿年岁还小,没一会儿就被黛玉套出了话来。

原来月芽儿的爹是关外游牧的胡人,她外祖家是做倒卖皮草生意的,有一年互市的时候,她娘也跟着外祖一道去了集市上,没想到竟被胡人偷偷掳了去。

她娘在一个下雪的夜里偷偷跑了出来,差点冻死时,恰好被月芽儿的爹救了。

月芽儿遇到冯先生时,冯先生正受了伤,月芽儿的父母收留了她和两个侍女,骗族人说是月芽儿的娘在关内的亲人,特意来关外寻她的。

冯先生伤好之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离开了,她身无长物,才把随身的香囊送给了月芽儿。

“冯姑姑走后,没过多久我爹生了一场病,也去世了。”月芽儿目光暗淡下来,“后来有一天,与冯姑姑一起的一位姐姐突然出现,问我娘愿不愿意回关内,我娘说她愿意之后,那位姐姐就送我们二人进关了。”

“我和我娘一直走到了先前住的地方。后来,我娘也没了。”月芽儿的声音越来越低,“还不如不回来。”

月芽儿她娘带着她不远千里从北地回到中州,可见中州就是她的家乡。只青娘说月芽儿是与寡母相依为命,只可能是娘家的父母不认她,或者父母早已亡故了。

月芽儿方才不敢说起她爹,只怕是她娘对她耳提面命过。

月芽儿的面相可能肖似生母,如今是看不出来一丝胡人的长相。可即使众人不知晓月芽儿的爹是胡人,她一个父不详的孩子,幼时生活也要比其他孩子艰难些。

黛玉摸了摸她干枯的头发,在她忐忑的目光中笑道:“那说好了,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月芽儿明显可见的松了一口气,朝黛玉露出一个笑来。

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眼睛却努力不往桌上没吃完的点心上瞟,终于忍不住开口央求:“王妃娘娘,这些没吃完的点心,我能带走吗?我想带给冬梅她们吃。”

黛玉怜惜的看着她,应诺道:“当然可以,我待会儿再让人送几碟子点心给你们分着吃。”

能从中州带回来的孩子,背景必然都被调查清楚了,黛玉先前也只是简单问了问,让月芽儿出去玩后,她又让青娘过来仔细回话。

在青娘的了解中,月芽儿的母亲十几岁时被人拐了去,被卖到了北地,后来男人死了,又惦记着家中的父母,隔了二十年,又偷偷回来了。

不幸的是,她父母都早已过世,家中只留下一个弟弟,早已经成家立业,与长姐又没多少感情。族中见她孤儿寡母的可怜,便商量了把山下那间破茅草屋给她们母女二人住。

地动时正是好梦正酣的时候,睡在草屋里的月芽儿只是受了点皮外伤,可她娘正在整理猪圈,被山上落下的大石头砸了头,当即就走了。

青娘有些不放心:“是不是月芽儿的身世有问题?”

黛玉摇了摇头:“不是,这个香囊是我一个故人所有,我问了月芽儿,是在北地时我那位故人送给她的。”

青娘提着的心落了下来,见黛玉要离开,连忙恭敬的送她出门。

黛玉管得住自己身边的人,却管不住这世间所有人,即便是善堂,仍旧有些踩高捧低的人。小小的月芽儿并不知道,正是因为黛玉开口送的这几碟子点心,后来管教她们的嬷嬷也对她们比别人和善些。

黛玉在天黑前快马加鞭赶回庄子,她没去正房,只径直往打铁器的地方去了。

赵恒怕吵着黛玉,几个打铁器的炉子建在离正房最远的地方,黛玉到时,那里还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情景,“铛铛”声响个不停。

而赵恒此时却坐在不远处,借着朦胧的天光画着图。

黛玉拿着一盏宫灯上前去给他照明,站在他身边半晌他都没有察觉。

他面前的桌子上铺着好几张纸,都是这段时日新画出来的。

先前那批铁匠虽不明白赵恒要的东西有何用,却不敢怠慢,日以继夜的赶工。

可几个月过去,最小的一个容器便如此时赵恒摆在桌上的那般,约有一尺来高,小儿双手合抱的粗细。

这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大小的容器装上火药,需要火药的量过多不说,且目标太大容易被敌方发现。

这样笨重之物,也为空投增加了难度。

为此赵恒前几日还去了一趟宫里,朝圣上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