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蓉心里有了成算,反倒觉得周缘遮遮掩掩隐瞒身份十分合理,只笑道:“方才有位姐姐在这里呢,只待了一会儿,有些不耐烦便先走了。”
说罢她又开玩笑一般道:“我瞧着那位姐姐就是在等人的模样,莫不成等的就是公子您。”
赵恒心中了然,假传消息的定然是这位甄蓉无疑了。
看他对周缘一副含羞带怯的模样,目的不言而喻。
还需得提醒林妹妹一声,这个甄家人心术不正,还是离她远一些为好。
赵恒弄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只朝周缘使了个眼色,转身就走。
周缘本就是因为赵恒而来,见状也擡脚追去。
倒是宝玉还在一旁追问:“蓉妹妹说的那人是谁?”
只甄蓉哪还有心思理会宝玉,也并未回答他的问题,见周缘要走,且毫无留恋的模样,也不再装矜持,立刻追了上去。
经过石桥时,她心思一转,脚一歪,人便从桥上滚了下去,立时大叫道:“救命,快救救我。”
她那个丫鬟也是机灵的,连忙叫住还未走远的赵恒和周缘,急呼道:“两位公子请留步,快救救我家姑娘,我家姑娘掉水里了。”
宝玉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并不会凫水,竟直接要跟着跳下去。那丫鬟如何会让宝玉坏了好事,强行拉住了他。
“王爷,周世兄,快快救人呀。”宝玉被丫鬟拉住也清醒过来,忙对着岸上的人大喊。
赵恒并不曾理会这里的鸡飞狗跳,他只往桥另一边的假山上看了一眼,步子也没顿一下,没一会儿就转过假山,再也不见了人影。
反倒是周缘有些犹豫,还回头看了一眼水面上还在挣扎的甄蓉,立刻就看出些门道来了,突然哂笑了一声:“让我救命也没用,我也不会水呀。你们在此处等着,我这便叫人过来。”
话音刚落,就见假山处走出一位姑娘来。她脸若银盆,眼若春杏,原本是十分端庄持重的外貌,却因为沉着脸,更显得肃然。
此女正是偷偷跟在甄蓉身后的宝钗。
她刚才悄悄跟了甄蓉一路,见甄蓉的大丫鬟离开之后,又有一位丫鬟匆匆赶了过来。她给甄蓉涂眉描黛,又重新上了妆,连外头的纱裙都换了一件。
如此行事,想也知道甄蓉必然有所图。
宝钗先让莺儿去西大院里与探春她们说一声,只道她不舒服,先在蘅芜院里休息一会儿,免得众位姐妹们担心。
宝钗在原处等莺儿,没想到甄蓉竟然到了曲水亭里,还从那丫鬟手中拿出一把琴抚了起来。
宝钗立刻便明白了她的心思,原本打算悄悄离开,却鬼使神差一般,仍旧在假山后躲了起来。
原本以为甄蓉是看上了哪位来贾家的世家子弟,只来此处私会,却不料到她心竟这般大,竟然肖想起宁王来了。
若是一般人,宝钗可能也会以为会被甄蓉的美色所迷惑。
可宁王见过的美色又何止千千万,况且他与林妹妹自小相识,感情自是不一般,甄蓉怕是打错了算盘。
不比甄蓉,宝钗是远远见过赵恒一眼的,见甄蓉连性命都豁出去了,结果却认错了人,她心里也是哭笑不得。
可是看到宝玉急的也想跳下去,纵然已经觉得宝玉不是良人,宝钗也感到心下悲凉。
莺儿早已经回来了,宝钗看着犹豫不决的周缘,立即站了起来。
莺儿连忙拉住她道:“姑娘可是要出去?”
宝钗点了点头,又吩咐了莺儿一句,这才绕过假山走了出去。
经过周缘时,她低声道:“公子若是不想麻烦缠身,便快些离开,人我救就是了。”
说吧,大步向池边走去。
宝钗走到岸边,看着过了这么久还没沉下去,犹有余力挣扎的甄蓉,厉声道:“甄姑娘别怕,我这便让人来救你,想来这么久你都没有沉下去,应还能坚持一会儿。”
周缘饶有兴致地回头看了一眼,又见宝玉急吼吼过来:“宝姐姐,你快救救蓉妹妹。”
正好莺儿送来了一只长竹竿,是原先丫鬟们采莲叶时,乘竹筏时用的,平日就藏在假山后。
宝玉心下一喜,从莺儿手里抢过竹竿,把另一面伸到甄蓉跟前,大声道:“蓉妹妹抓紧了,我这便拉你上来。”
宝钗只束手在一旁冷冷看着,并未说话。
甄蓉本就会水,若不然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可恨那宁王竟丝毫没有怜香惜玉之心,只能抓住宝玉的竹竿,被他拉了上来。
虽天气炎热,可刚从水里出来,甄蓉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冷噤。刚要擡头寻宁王在何处,就被一件衣服从头罩下。
等她看清楚那便是方才丫鬟藏在在假山里,她换下来的衣裳时,差点气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