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9章(2 / 2)

因是在不熟悉的人跟前,黛玉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垂下头来,显出几分不好意思的模样。

“我听我哥哥说,我们上京那年,在途中还遇到过你们,就是琏表哥与你们一起南下的那次。”宝钗不动声色地打听,“后来琏表哥回京之后,说起来才知道宁王竟是跟着你们一起南下的。”

宝钗确实满心的羡慕。

眼前的姑娘只比她小两岁,出生名门,只怕自小就没有什么正经的烦心事。如今连后半生也定下了显赫的门楣,最重要的是这门亲事也不是盲婚哑嫁,身后还有父亲兄弟做依仗。

反观自己,在贾家耗了这么多年,薛家的银钱也填进去不少,还没得到姨妈一句准话。

想起前日王夫人从清虚观回来之后说的话,宝钗的眼神就暗了一些。

黛玉见宝钗一直提起赵衡,虽然心奇下怪,也不好怠慢客人,只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了。

没一会儿,小满就端了茶点过来,黛玉如释重负,笑道:“我听探春妹妹说过,论起品茗,她并不如你。这是我偶然间得到的方子,虽不贵重,但十分合我的胃口。宝钗姐姐也尝一尝,看看味道如何。”

这是当年黛玉在杜青手中得到的香汤芳子,这些年虽然赵恒也替她搜集过一些,却再也没有比它更让黛玉觉得惊艳的了。

且夏天的时候做冷茶比一般的茶叶都要清爽些,连林海这种不喜欢喝花茶的都会忍不住尝一尝。

宝钗自然是赞不绝口,没一会儿便见绯红沿着游廊匆匆走过来,她在黛玉耳边耳语了几句,便让小满跟着她一道走了。

黛玉这才知道为何宝钗方才一直在打听赵衡,原来前几日调戏英莲的浪荡子,就是宝钗的哥哥薛蟠。

宝钗见黛玉下意识看了一下自己,便知道这丫鬟说的是她哥哥的事情,只苦笑道:“想来妹妹已经知道了,家兄不成器,家里没有顶门户的男子,只能靠我母亲勉强撑着。”

黛玉面上没有鄙薄之色,宝钗才继续道:“这些年我年纪也大了,不好抛头露面,家中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哥哥丝毫不知上进不说,还整日里惹事生非,让我母亲多操不少心。”

她以为黛玉被养得不知世事,原本只是想博取她的同情,可说着说着竟是真的伤心起来,泪珠子一颗一颗沿着腮边落下,宛如一副美人垂泪图。

黛玉只能叹薛姨妈不易,又好生安慰了宝钗一番,才让她渐渐收了泪。

“我知道,这件事情原本是我哥哥不对,可他也吃了教训,让家母好生管教他,下次必然不会再犯。妹妹你看,能否从中调停一二。”

宝钗在同龄人跟前求情,只觉得有些难以启齿,可第一句软话说出来,后面的似乎也不怎么难了。

她舅母说过,只要宁王说一句既往不咎,想来顺天府府尹便不会抓住不放,他们再从中活动一番,薛蟠应该很快能出来。

黛玉一时有些怔住了。

她幼时便与赵恒相识,后来才知他是那位圣眷在身的宁王。可赵恒与林家往来时态度极其恭敬,黛玉并不觉得他与其他人有所不同。

可如今听宝钗的话音,薛蟠虽调戏良家,却罪不至于下大狱,是赵恒在其中施压,薛蟠才惹火上身。

从赵恒敢孤身深入西南诸番,黛玉便知晓他并不是什么善茬,只不过在自己跟前总是装作一副温良的模样,想来并不想自己拆穿他。

而贾敏这边,薛姨妈已经哭诉了一番,话里话外与宝钗所说的话并无二致。

贾母长叹了一口气:“我也是看她孤儿寡母的太过可怜,才带着她来你这里试一试。”

嘴里说着这些,贾母私底下却紧握了一下贾敏的手:“我也知道你为难,这也是想不到办法了。蟠儿这孩子如今还在顺天府的大牢里,亲眷也不能去探视。他自小没吃过这样的苦,只怕他受不住惊吓。”

薛姨妈面色大变。

她先前怎么没想到,薛蟠从未吃过苦头,大刑一上,不管他做没做只怕都要招了。

贾敏对赵恒有救命之恩,别人不清楚其中的内情,可老太太是知道的。薛蟠这事,是因为冒犯了英莲,赵恒顺带着想给他一个教训。若是贾敏说情,赵恒自然就擡手轻轻放过了。

可老太太硬是在这里做张做致。

母女一场,贾敏立刻便明白,这是贾母想拿捏薛家。

“姑太太,您可千万要救救蟠儿。”薛姨妈又想故技重施扑到贾敏跟前,却被董氏紧紧扯住。

她不解董氏的意思,挣扎无果之后又继续哭了起来:“我们薛家如今就只有蟠儿这一条根,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日后我也无颜去见老爷了。”

正说着话,小满就到了,贾敏只让她把当日发生的事仔细说一遍。

薛蟠虽不像上一世那般打死人,欺男霸女的行当只怕也没少做,若是真如薛姨妈说的那样,只因为赵恒一句话,官府便要加之重罪,想来也不是赵恒的本意。

黛玉并不敢轻易应承宝钗,贾敏同样如此。

“既然是宁王府发了话,朝令夕改的只怕不好。”贾敏沉吟了一番,“这样吧,等今日我家老爷回来,我先让他打发人去顺天府里问问。”

薛姨妈心下大喜,不说林海是宁王未来的岳丈,宁王多少也要给些情面。就说林海一个当朝尚书,办法可比他们这些人多多了。

“只求姑太太帮忙从中调停,不管花用多少银子,薛家都绝无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