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6章(1 / 2)

第66章

到了夜里,凤姐儿便朝贾琏抱怨道:“也不知叔母在想些什么,今日是桂哥儿洗三,本来气氛好好的,偏要搅得大家都不高兴。”

凤姐儿原来是多精明的人物,自从她撂手贾家这一摊子,只窝在院子里保胎,生下桂哥儿后又一门心思放在儿子身上,竟连这样的机锋都不大看得出来了。

“二人一唱一和,说不定是早就商量好了的。”贾琏沉声道。

王子腾夫人董氏想当众施恩,二太太又想做给亲戚们看,二人一拍即合,便有了今日之事。

荣国公府虽然不像两位国公在时那般兴荣,凤姐儿管家时也总是内囊耗尽的模样,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中的祖产可都还在呢。

爵位已经落到了贾赦的头上,可老太太还健在,他连外库房都没摸清楚,每月也就领些定数的月钱,有了明目才能从公中走一些账。

这些年家中给元春送的银钱便不说了,如今建省亲的别院大头也是走公中的账目,二太太还想着给元春争些体面,把别院修得阔气一些,便要花用更多的银钱。

如今银子不趁手,亲戚们也不是白给白借的,将来分家了还不是算在他们大房头上。

况且想起自己头上还压着一个贾赦,贾琏就觉得眼前一黑。

自己老子是个什么性子,没有人比贾琏更加了解。这贾府要是真落到贾赦手里,只怕他有生之年就要败光了,连祖产也不例外。

元春封了贵妃之后,他们大房没有沾到一点光不说,还处处受制肘。

不说她肚子里的那个是男还是女,便是个皇子,贾家受益也是十几二十年之后了,那时两房早已经分家了,受益的只有二房而已。

贾琏不禁想起了这段时日衙门里最大的奇闻——缮国公府来还赊欠国库的银子了。

缮国公府和荣国公府是同年起的家,只缮国公他老人家**,活到了八十岁,比他几个儿子还活得长一些。如今家中主事的人是缮国公的孙儿,一等子爵石光珠。

这石光珠今年八月出的孝,第一件事就是赶着几辆马车,拉了三十万两白银来户部,销掉当年从国库借的那笔银钱。

贾琏在户部当差,也知道这两年圣上在各地推行水利,国库的银子并不充裕,户部的老大人们镇日里哭穷。

再加上上皇还在,历代皇帝的私库都握在上皇手上,便是圣上想用私库补贴都不行。

从前还从未听过哪一家还国库的银子,圣上自然也不会把主意打到这个上头,可既然有人开了头,正缺银钱用的圣上哪能不惦记的。

当今帝后生活都十分朴素,他们这些欠着国库银子的人家还在大兴土木,换谁心里都不好想。

自己主动还总比日后被逼着还好啊。

想到这里贾琏便有些坐不住了,又记起白日里大姐儿的事儿,勉强耐住性子把今日之事与凤姐儿说了一遍。

凤姐儿听了也沉默了下来,半晌才道:“她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是第一个孩子,我如何能不疼。只这些日子难免疏忽了她,也不知她竟懂事,日后必当注意。”

“本该如此,等今年年底,便给大姐儿和桂哥儿把族谱都上了。”贾琏见凤姐儿面带惊讶,只压低声音道,“我悄悄与你说,林姑父说明年可能给我谋个外放的地方,怕等不到桂哥儿周岁了上谱了。”

见凤姐儿把眼睛一瞪,贾琏就知晓她是什么心思,连忙道:“这次外放我寻思着咱们带着孩子一块去,还是避一避为好。”

自然是避一避风头正盛的二房,夫妻二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贾琏便让凤姐儿休息,自己出了二门去寻贾赦去了。

贾赦已经歇下了,被贾琏叫起来还满脸的不高兴时,就被贾琏“要还国库银子”这句话砸懵了。

回过神来,他低声骂了一句,随手拿起桌子上的笔朝贾琏砸去。

“你在说什么梦话呢,还国库的银子,拿什么还?”贾赦吼道,“你看看这满上京城的勋贵,有哪一家还了?”

在贾赦心里,能欠国库的银子说出去都是体面,圣上还能差他们这几十万两的银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