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7章(1 / 2)

第57章

上皇当时虽然震怒,可冷静下来之后,竟然还给义忠亲王留下了一条血脉。

义忠亲王常年都是被监禁的状态,下毒之事他那位庶子不可能毫不知情。

要不怎么说人心都是偏的。

虽然知晓赵恒这些年都想寻人,为了义忠亲王,上皇还是选择了隐瞒

赵恒转身便要走,圣上想拉住他却被他闪身避过,急忙斥道:“你给朕回来。”

赵恒虽然满心怒意,可也知晓轻重,圣上的“朕”字说出口,他便再也迈不动腿,只停在门边垂头不语。

圣上缓了缓情绪,站起身大步走上前来,把他从门边拉进来,摁在椅子上坐下,从桌上端了一盏茶来塞到赵恒手中:“你先喝口茶,冷静冷静再说。”

“你方才想出去做什么,去寿宁宫吗?”

赵恒端着茶一口灌了下去,倒是把圣上气笑了:“行了,这么多年都过来

,难道还急于一时不成?”

“皇兄,我想明日便启程北上。”赵恒沉默了一会,才缓缓说道。

上皇既然瞒了这么久,便不可能因为赵恒的质问毁了原先的谋算。现在去寿宁宫,必定会打草惊蛇。

赵恒即使冲动之下也不会莽然行事。

听到他想去北地,圣上的脸色就沉了下来:“你也是胡闹,你去北地做什么?祖陵那里我派人去查就是,这段时日你就给我安安分分地待在上京城,不要在上皇跟前露出马脚就是。”

义忠亲王手里是养了一批死士的,很可能就是那些身上有云纹之人,祖陵大概率就是他们聚集之处,毕竟义忠亲王唯一的嗣子还留在那里。

赵恒若是去祖陵,与孤身犯险又有什么区别。

“皇兄,不管你信不信,若这一次我没回京,不日也是要带着人马去祖陵查一查的。”赵恒走到御案前,把手中空的茶盏往御案上一放,又问,“皇兄这里可有舆图?”

圣上不解何意,却还是从御案的暗格里拿出一张舆图来。

赵恒把舆图铺在御案上,手指往嘉陵关旁边一指:“这一处便是嘉陵关的天险,咱们祖陵便在此处。”

嘉陵关是阻挡北面蛮族的最后一道防线,前朝天下大定,分封藩王时赵家便驻守在此处。

赵氏先祖为了上表衷心,把赵家的祖陵迁往此处,若是赵家没守住嘉陵关,首先被铁骑践踏的就是赵氏祖陵。

正因为如此,他们赵家世世代代都守着荒瘠的北边。

因为生存环境险恶,又时时受北边蛮族的威胁,赵军世代培养下来,也逐渐兵强马壮。前朝后期天下大乱,赵家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不费吹灰之力就兵临上京城下。

“嘉陵关如今由定国公府世代把守,一代代经营下,早已如铜墙铁壁一般。北边的鞑靼和瓦剌虽每年冬都会南下抢掠,可也是小打小闹,从未越过嘉陵关。”

赵恒的手指顺着祖陵的位置往西移:“横着过了这道天险,便是南安郡王驻守的西疆,西疆以北就是诸番和瓦剌交界之处,以哈鲁势力为最。”

圣上赞许般点了点头:“你这几年也没白费,跟着你外祖父倒真学了些东西。”

鞑靼被打怕了,大部队早就北迁不足为惧,可瓦剌却像是卡在北地的一根刺。这几年北地较以前还算平静,只与瓦剌时不时有些摩擦,大半年来并没大动干戈。

“我回来前舅舅还与我说,今年瓦剌南下抢掠倒像是走个过场,怕他们有其他的打算。”

赵恒的舅舅乃忠骑大将军李邺,十六岁就跟着定国公戍守北地,到如今也有二十几年了。

圣上也就在当年宁王大婚时见过他一次,对这位堂伯父也素来敬重有加,因不见他奏章中提及此事,连赵恒要去祖陵的事都忘了,只追问道:“大将军何出此言?”

“往日瓦剌南下抢掠,也要偷偷摸摸避着咱们,抢了便跑。可去年冬,他们一小股部队竟到了嘉陵关下,也不曾叩关,见咱们燃起了烽烟,转头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