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骗他们,不至于编得这么细致吧。
可惜他知道的晚了,不然倒是也可以早几年派家中子弟出海去寻访一二。
他现在心底还有几分期盼秦国快点将剩下三国给灭了,甚至有亲自带兵与王翦分两路取之的冲动。在府中,他时时取剑擦拭,心中豪情未灭。
快点吧,别等他老得上不了马。
-------------------------------------
被很多人惦记的张良已经到了后来成为交趾郡的地方,韩王提到他的时候,他正病着,躺在树荫下的木屋里休息。
不是风寒,这地方很热,不容易风寒,他是水土不服加上天热导致的疲惫、厌食,使得身体虚弱,总是莫名的病一场。
但可能跟他坚持练习桓??教给他的据说是秦王从仙人那学来的健身法有关,张良虽然病病歪歪的,但总能好起来,现在病得也没那么频繁了。
他这一睡是热醒的,正午的太阳就是树荫下也遮不住。张良起身披了件外衣,坐到门前的木廊上,眯着眼看阳光下的绿色丛林。
至少百越之南的交趾是真的有,而且只要用上秦人带来的种子错过时间,水稻能做到一年三熟。听桓??说,往南方走的话,还有一年四熟的地方。
简直不敢想,一年四熟!
桓??他们带来的种子,收服一批百越之民后就让他们种了下去。张良知道秦国有良种,所以让土人把神灵赐福的消息向他们附近的亲戚传诵,等第一季水稻收获之后,又有几个聚居的土人来归附。
剩下的当然是首领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但是这些人跟桓??带来的秦兵,以及张良招募来的壮士相比,不值一提。
张良只是招不到愿意做带队人负责任,出海再回来替他传信的人,现在他的船上的水手都是买下的奴隶,而护卫都是高价招募来的壮士,这些人愿意拿一笔钱给家里,在他的带领下出海。叫他们自个出海,张良都不放心,怕他们拿了钱偷偷跑到别的地方,再也不出现在他面前了。
“主君,桓公派人来问你可能走动,若是能走动,到他那里议事。他要攻取南边那几个聚落了。”
张良扶着门站起来,点了点头道:“能走,去吧。”
除了在新郑的旧贵中要了一些勇士,张良自己也重金招募了几个人。这个成年不久但身形壮硕的年轻人就是他从六县招来的,问其愿意出海冒险的原因,名叫英布的年轻人说就是不想在家种田了。而且他听人说张良要去海外为韩国寻找重立社稷的土地,随他出海的人必然能立下大功成为封君,小伙子就心动了,不顾兄长反对,毅然随他而来。
身体是真的好,在这地方一点水土不服的样子都没有,人都热成狗了,他还精神十足。
张良在这个地方必须避开午间热浪小睡一会,他不要睡,一直在门口守着。这里蛇虫太多,不看着的话,说不定会有蛇爬进来咬人甚至吞吃人。
桓??也很欣赏这个壮实又头脑灵活的汉子,现在缺人手,也不管他是哪国人,教了他不少东西,现在已经能独立带人去与土人交战了。
桓??更加欣赏张良,甚至在电报里向大王推荐这个年轻的韩国贵族。秦王只是回复知道了。
他不知道大王在那头沉默了。
那是张良张子房,嬴政当然知道,博浪沙行刺他的人,汉初三杰之一,真的用不着你桓??来推荐。这个人的立场完全在韩国那边,他用不了,至少眼下用不了。
嬴政需要人才,不过他心态放得很平,有些人才注定不是他用得上的,那就算了。若是张良仍然是尖锐的敌对态度,他也不会手软。张良不知道自己出海寻找身毒的举动,其实救了他自己一命。
他现在想的是怎么说服桓??,借他一些粮食和懂得航海的秦人,让他去找身毒。
张良自己雇人造了船,买了奴隶训练成水手,但是他不会航海,必须要有懂行的人在船上。来到交趾之后,他已经相信有身毒那个地方了。交趾不适合韩国发展,这里离秦国近,而且过于蛮荒,尽管有一年三熟让人眼馋的平原,但想开发出来太难了,韩国没办法迁移太多百姓过来。
身毒就不一样了,听韩非说那里文明开化,人口众多,并非这样的蛮荒之地。虽然那里大部分地方只能一年一熟,但那有比交趾更广阔的大平原,这才是六国诸侯能够立足的地方。
他必须去看看啊。
桓??是个武将,虽然读过书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但打下一块地盘之后,对管理这些土人还是觉得十分麻烦。这时候他就庆幸把张良带上同行了,张良虽然也没经手过政务,但文士就是跟武将不一样,在最初的生疏后,他很快就上手了,把这一小块地方管理得井井有条。
具体来说,这些土人名字都被重新起了,登记了户籍,划分了田地,连税都开始征了。
这对秦国出身的桓??来说简直太友好了,他私心觉得张良很适合秦国,这种秩序感,秦国在诸国中可是独一份的。
今日议事,讨论怎么攻打是其次,这点小事都不用讨论,桓??在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斗,而是不适应气候地理。自从他和张良驯服了土人,用土人为兵,这就不算大问题了。
土人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从他们口中,桓??知道有一个远处的“王”,但跟这边生活的人关系不太大。如果他们是倾国来攻,可能当地人会同仇敌忾,但现在他们只被视为一个外来的部落,带来了新种子和新技术,既没有屠戮本地人,也没有做别的恶事,所以当地人对他们的抵触不太大。
就是被征服的,也视为正常的攻伐而已,没有民族仇恨。
桓??慢慢从土人口中了解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又庆幸过一次,因为以他的意思,是打完了准备筑京观的。
是张良阻止了他,说服他将这些土人看作秦国之民来对待。当时桓??考虑到带来的人不多,确实需要劳力才答应下来。现在他才明白,如果按他的想法去做,恐怕现在他们就会陷入苦战之中,带来的人死一个少一个,不能用土人为民,进而训练为兵卒,他在这里就真的只能把种子随意播洒,然后趁人手还够开船逃回秦国去了。
哪里能像现在一样,立足于此,慢慢开辟疆土,将来回到秦国,他必能以此封侯。
今日讨论的,就是回头怎么收服这几个部落,怎么让他们愿意搬到这里来,把这一片地方进一步开辟——交趾土地肥沃气候暖湿,带来个让人心烦的地方,杂草树木太能长了。
人少的话,今年开出来的地要是没人住没人用,几个月草就长得跟野地似的,过一年小树苗都能冒出来。
因而蛇虫难除,英布给张良站岗不是张良的特权,他们人少,所有人睡觉都要留个放哨的,就怕屋里进蛇。不仅有毒蛇,刚来时曾经有人自己去林子里撒尿没再回来,众人一起去找,杀掉一条大蟒蛇,剖腹找回了他的遗体。
现在这些土人彼此离得远,要让他们离开祖地住到一起,也是件麻烦事。
“用神灵的名义吧。”张良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淡然道,“你们带来的种子,我不是一直在土人中宣扬是神赐之物吗?告诉他们,这一带才有神灵的赐福,只有在这里居住,神灵才会继续佑护他们。”
为了造船和训练水手,他们在楚国待了一段时间。张良没守在船边等候,而是将事情拜托给桓??,自己带着人楚国又游历了一番,英布就是这时候招来的。
这段经历也让他接触了楚国的神鬼文化,对这一套颇有点心得。
桓??便看着他,笑了起来:“那就请子房做一做祭祀,如何?”
张良没想到这事落自己头上了,眉头都皱了起来。他可以编排神鬼的传说,但是让他画得满面花去跳大神,这个不行。
他左右看了看,把英布推了出来,笑道:“让英布来祭祀吧,我会教他怎么做。”
英布对此并不排斥,甚至跃跃欲试,这事就这样定了。
张良就说起自己想继续去身毒的事,向桓??借人。
桓??略一犹豫,张良看出来了,奇道:“你也有往身毒去的想法?”
认识了这么久,张良已经大约猜出来,他们确实是秦王派出海的秦人,但应该不是要去身毒,就是留在交趾,而且重点不是占地,是种那两种树。
那种叫橡胶的这边还种不了,仍得往南。现在在这里开疆辟土的大动干戈,其实是桓??自己功名心作祟。
怎么,他又想去身毒了?
桓??内心火热,对张良说了实话:“你我都有猜测,就不必隐瞒了。身毒是大王许给你们六国的地方。但那里那么大,要是我能占上一块给大秦,那不是更大的功劳么?所以我已经向大王请命,前往身毒拓土。以后你回去,我就先不回去了。”
他说起一去不回的事,依然是那样不当回事,秦人的功利之心让张良微微嗟叹,但他敏锐地发现了另一件要事。
“你向秦王请命?你怎么向秦王请命?是……是你们当作宝物一样细心照看的那个、那个……”
那个什么,他们没在张良面前提起过,张良叫不出名字。但是这样长时间相处,张良是看过他们用的。
桓??笑道:“对,就是那个,是大王从仙人那里得来的宝物,能千里传音。我在这里的事,包括遇上你、带你同行的事,都已经禀报给大王了。大王知道你。”
张良抿了抿唇,对秦王知道他不感兴趣。他只是想,难道秦国果然是天命所钟吗?
天命,天命也不是永恒。汤武革命,一次以商代夏,一次以周代商,如今八百年大周的天命也已经结束,秦国承接了周的天命。
又会有多少年呢?
只要韩国像商周之际的侯国一样,像秦王的祖先一样,哪怕作为罪臣,但只要得到封地,保留社稷,就能延续国祚,继续于诸国间争雄,等待下一次天命的转移的机会。
他看了韩非的地图,已经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相信秦人的承诺了,为什么还非要冒险去身毒呢?
他已经不仅是为了证明身毒是否存在,而是想在身毒先占下一块地盘啊。
如果按秦人所说,从西域的山口突入,那么最先灭国,国力衰微的韩国,恐怕跟燕国差不多,根本分不到什么好地方。如果像原本那样被几个大国挤在中间,韩国也完全没有发展的潜力。
张良不知道有韩非的面子,韩国已经处于超然的地位,他不想由着秦国摆布分配,看着地图大致有了想法,想在近海的地方圈地。
让韩国在远离六国的地方有一块土地,以海路也更容易与故土往来,这样的地方才有将来。
这就是他为故国的谋划。现在桓??有相似的想法,张良决定与他摊开说,两人合作,共同经营。
而桓??若是同意,也就意味着秦王的许可,那才是现在最可靠的保证。
数日之后,桓??来告诉他,大王同意了,他们要赶紧把交趾的事情安排好,在下次风向合适时,就可以启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