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治病(1 / 2)

治病

晚间的风带着凉意,谢昭宁回到院子后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院子外面呆了一会儿。

李姨娘听到动静披着衣服走了出来。

“昭宁回来了吗,饿不饿,姨娘给你做碗面条,给你多卧两个荷包蛋。”

李姨娘说完这些,却发现谢昭宁久久没有动。

李姨娘想要上前拉住谢昭宁,却发现一滴泪落在了自己手上。

李姨娘顿时有些慌了。

“怎么了昭宁,是哪里不舒服吗?”

谢昭宁只是摇头,并不说话。

李姨娘将衣服披在了谢昭宁的身上,不停地安抚谢昭宁。

“宁宁呀,这是怎么了?有什么委屈跟我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做,就算宁宁想去天上摘星星了,我也给宁宁摘星星。”

好一阵后,谢昭宁扑进了李姨娘地怀里。

“姨娘,没怎么,我只是突然李姨娘做的肉臊子面,我想吃两个鸡蛋。”

谢昭宁伸手比了个二。

“好好好,宁宁想吃什么我就给宁宁做什么。”

刚到厨房。

谢临文就揉着两眼惺忪的眼睛走了出来。

“姐姐,你回来啦?”

谢昭宁看着眼前努力睁大眼睛的谢临文,忍不住笑了出来。

“回来啦,母亲要煮面条,临文你吃吗?”

“我也吃,我要陪着姐姐吃。”

三人一人端了一碗面条吃着。

谢昭宁忍不住问道,“临文,这些日子学的如何呀?”

谢临文重重点了点头。

“母亲,姐姐,陶先生教的很好,明年二月份的童试我定会榜上有名的。”

李姨娘摸了摸谢临文的头,“我们临文这么聪明,跟昭宁姐姐一样,定然会考上的。”

谢昭宁也说道,“临文肯定可以的。”

谢昭宁又问道,“快要入冬了,近些日子思薇的喘病如何了?”

谢临文自告奋勇,“白日里妹妹已经不怎么发了。”

李姨娘也说到,“思薇今日夜里也不怎么发了。”

“那就好。”

谢昭宁在吃完后去房间看了看还在熟睡状态的谢思薇。

因为生病,谢思薇常年比其他小孩更加瘦弱一些。

也因为不能到处走动,故而也比其他小孩更加白,是一种不太健康的白。

翌日,谢昭宁还未起床,外面就传来喧闹声。

李姨娘兴致冲冲走了进来。

“昭宁,外面来了一个人,自称是太医院院正,刚好来锦州有事情,说可以给思薇看一看病。”

谢昭宁一愣,李姨娘却不容谢昭宁有过多的思考。

“昭宁你先洗漱,我去将思薇喊起来。”

秋日的早晨沁着冷意,谢昭宁到正厅的时候,白胡子太医早就做着等着了。

“院正。”

老太医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笑意吟吟看着谢昭宁,“你就是谢昭宁吧,叫我吴太医就行,有人拜托我来给令妹看看病。”

谢昭宁往吴太医身后看去,并没有其他人。

“谢姑娘不用看了,那位没有来。”

谢昭宁给吴太医行了个大礼,“那就多谢吴太医了。”

“无碍,你将令妹这些年的身体状况还有吃的什么药都一一告诉我,有药方的将药方拿给我看,还有令妹每次吃完药都是什么反应都一一说给我听。”

此时,李姨娘也带着谢思薇走了出来。

吴太医掏出了一块糖怡,蹲下了身子,“小妹妹,接下来我问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能回答我吗?”

看着眼前慈眉善目的老人,谢思薇将糖怡放入嘴中。

“可以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

吴太医不光询问李姨娘和谢昭宁的状况,也与谢思薇说了很长一段时间。

因得吃着糖怡,谢思薇每个问题都认真回答,惹得李太医不停夸谢思薇很乖。

在不断将谢思薇之前吃过的药方研究一遍又一遍。

写了整整十页纸。

谢昭宁不停给吴太医续水。

吴太医也不客气,从上午看到了中午。

最后终于拟定了一份药方子交给了谢昭宁。

谢昭宁接过药方子,药方子只有六位药。

吴太医说道,“谢姑娘,不要认为药少就觉得无效,恰恰相反,无论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抑或是先人留下来的黄帝内经,都并不强调药的多少,而是强调对症。”

谢昭宁赶紧摇头,“我并非怀疑吴太医的医术,只是一时有些震惊,这么多年小妹吃的药除了一开始遇到的赤脚中医,其余的都是很长的药单子。”

吴太医沉思片刻,“你说的那位赤脚中医老朽应当认识,她是我的师弟,她不愿意留在京城,所以云游四方去了,也正是那位的药,舍妹如今底子还能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