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一百三十四章报纸
林樾和徐小娣学习织毛衣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对做衣服很有天赋,学得也快,这段时间经常会和徐小娣一起织毛衣。
她前些日子先给小蘑菇织了一件小坎肩,此时正穿在他的身上。他里面穿了一件白色的小衬衫,搭配着小坎肩,像个小绅士一样。
小蘑菇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看到毛线团就很兴奋,拿着在地上滚来滚去,像个小猫一样。毛线球滚到了王婷婷脚下,王婷婷逗他,轻轻给她踢了回去。
王婷婷是昨天开始学织毛衣的,她自打看到小蘑菇的小坎肩,就硬是缠着徐小娣加了她这么一个笨“徒弟”。不过她的确很笨,又不知道怎么用力,筷子粗的毛线针,都能扎得她手心和手腕红肿一片。
林樾看了都觉得不落忍,劝道:“要不你这些日子先别织了,先把你手上的伤养好了再说吧!”
王婷婷摇摇头,脸上划过一缕绯红,“顾青平马上就要回来了,我想给他织件坎肩。他穿坎肩一定……”她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一下子把话憋了回去。
徐小娣望过来,想说什么又憋住了。像王婷婷这样的新手,不练上一两个月是甭想完整的织出一件衣服的,照她这个进度,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顾团长回来前织出一件坎肩。
至于林樾,像她这样学得那么快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徐小娣见她一副憧憬的样子,心知她是想她家顾团长了,忍不住问:“那你为什么不和顾团长一起回家呀,你也可以请假嘛!”
王婷婷脸上闪过一丝黯然,勉强笑道:“我和他家相处不来。”
徐小娣还是没弄明白,待要再问,却被林樾扯了扯衣袖,林樾朝她使个眼色,示意她别再问了。
顾团长父母亲人都在首都,加上他,一家出了三个军人,即便是在首都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本来顾团长的母亲并看不上王婷婷,嫌她学历不够高,专业也不适合在家带娃。其实两家的家世算是相当,不然两人也不会成婚。
见两人小心翼翼的样子,王婷婷笑道:“嗨,你们这是干什么,这么点事,不至于!我们继续织毛衣!”
转而对林樾说:“哎,要不你也和我一样,给张远东织件坎肩吧,正好我可以学习一下款式。”
这会流行的坎肩都是知识分子穿的比较多,顾团长从小的家境就在那里,有儒将的气质,穿坎肩当然会很好看。但张远东脸部线条硬朗,外形不说多么粗犷,反正身上是一点文人气息都没有的。林樾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张远东穿坎肩的样子,控制不住的笑了,连连摆手:“别别别,我家那个可穿不了坎肩,我还是给他织件毛衣。”
被几人提到的张远东,现在正在徐师长的办公室里急得满头冒汗。他手里拿着一张M16式自动步枪的资料,用蹩脚的英语磕磕绊绊的朗诵:“油、骂死他,否否、否露,袄~啊父,贼死塞父腿……(youtfollowallofthesesafety……)”
他本来以为徐师长只是想让他翻译一下,这个他勉强能做到,但没想到对方竟然让他大声的朗读一遍,说是想听听这个“鸟语”到底是怎么说的。他也想知道这个“鸟语”是怎么说的啊,怎么就这么难读!
徐师长、于政委和张参谋长都在办公室里,见他停顿就一起鼓掌,夸他念得好。张远东只念了一小段,额头上就满是汗了。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个哑巴英语有一天也会受到表扬。
徐师长敲敲桌子,笑道:“小张啊,你这英语自学的不错,咱们师会英语的少,你看我们拿到了老美的资料,大家都看不懂,也没啥大作用。你以后还得多领着大家学学英语才行呀!”
张远东虚弱道:“师长……不是我不想教,我自己t都是半吊子水平,哪能教得了别人!而且最近训练也紧张……”
于政委不以为然:“我觉得你英语就很好嘛!没时间不怕,你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搞一搞,晚上那么大把的时间,都可以用来进步嘛!年轻人,就是要多学点东西!”
这个决定通知下去后,很快就得到了响应。倒不是大家都多么好学,而是都对“英语”这门语言充满了新鲜感,想来凑热闹。到了晚间,林樾发现她家里来了不少军官,全都围着张远东认真听讲,而张远东则正气十足的给大家讲解:“这个词读‘啊’,‘啊’就是‘我’的意思。‘你’读作‘又’,‘他’就是‘嘿’。”
一群人嘻嘻哈哈,“这个简单,‘啊又嘿’嘛,哈哈哈哈!”林樾差点把嘴里的水喷出来。
这些人还在继续起哄:“那‘爹’怎么说?你念一下听听,回去我教教我家那个小兔崽子。”
这个张远东还真不太会,他拿出英语词典,查了一下,慢慢念道:“发得儿,爹是发得儿。”
几个孩子见家里来了这么多人,也很是兴奋,在屋里跑来跑去,时不时的就要探头去凑热闹。见他们这么热闹,凌凌和万里也跟着在一旁拍手:“发得儿,发得儿!”
一群大老爷们儿一听乐了,响亮的应道:“哎!”①
林樾一头黑线,这两个孩子还没有学过英语,成天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动启蒙,以后这英语课是别想好了。虽然这样,但林樾实在是忍不住想笑,她把头扭过去,憋得满脸通红。
张远东看到林樾这样,心知自己念的肯定是有问题的,脸上顿时感觉烫得很。
吕志国朝他挤挤眼睛,嬉皮笑脸的问:“那‘我媳妇儿’怎么说?是‘啊’什么?”
这个张远东知道,他翻到那一页,指着一个单词读到:“瓦—夫,媳妇就是老婆,是这个单词,‘瓦—夫’。‘我媳妇’就是‘啊瓦夫’。哦,不对,好像应该是‘妈哎瓦夫’。”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大笑:“我的个娘哎,这老美说的都是什么话,‘妈哎瓦夫’,怪不得叫‘鸟语’!”
林樾和张远东一起生活的时间并不长,她虽然辅导过他一段时间的英语,但是加起来也没有超过20天,张远东靠着自学,很多英文资料他能连蒙带猜的差不多明白里面的意思,可涉及到日常用语就不行了。林樾真是替这帮人担心,让这么个半吊子老师教导,以后不知道会教出什么样来。
好不容易把这群人送走,张远东浑身像是脱了力一般,感觉比训练还累。
他知道自己的英语蹩脚,晚上,他抱着自家媳妇儿,把头埋到林樾的肩膀上,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要不,你给我纠正一下发音吧,我这说得自己都听不下去了,徐师长也真实的,让我教英语,这不是给我找事嘛!”
林樾闷笑出声,带动着浑身都颤抖起来。张远东有些着恼,狠狠勒了一下她的腰身。林樾好不容易笑完,安抚性的摸着对方的头发,哄道:“好了好了,我真不是故意笑你的,和你道歉。不过我觉得你这个口语最好还是先不要纠正,这样就挺好的,我怕你说得太好,被带走调查。”
张远东浑身一紧,无奈的点点头。他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只不过不想在自家媳妇儿面前丢脸就是了。
“不过你最好还是不要在家里教学了吧,两个孩子正是学东西最快的时候,我怕他们以后改不过来。”
林樾的担心不无道理,现在国内越来越重视英语了,听说军区外面的学校,从初中就开始学英语了。孩子还这么小,万一让他给带偏了,那以后还真不容易改正。
第二天,张远东就和领导申请,把吕志国家隔壁的那间空屋子当成了教学地点。后来每天晚上那边都非常热闹。不过也没有热闹多久就是了,等这群军官过了那股好奇劲儿,张远东的教学课堂就慢慢冷清了下来。
他给师长汇报的时候说到这件事,徐师长考虑了一下,道:“这件事本来就是为了让大家多学点知识,全凭自愿,既然他们不积极,我们也不能逼他们嘛!以后如果有人和你请教,你就教一下,不用强制学习!”
张远东松了一口气,赶紧答应下来。
王婷婷学织毛衣学得慢,但是她勤能补拙,这段时间她眼睛都熬红了,终于赶在顾青平回来的前一天织出了一件勉强能看得过眼的毛衣。不过她这已经很知足了,知道顾青平要回来,第二天特意的打扮了一番,穿了她最喜欢的一条裙子,任谁看了都知道她有多么盼着自家男人回来。
可顾青平回来的当天晚上,两人还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林樾在自己家里,听着隔壁的争执声和桌椅的摩擦声,心里很为两人担忧,好几次想出门查看一下情况,最后都忍住了,夫妻之间的事情,很多时候别人是没法插手的。不过林樾还是一直留意着隔壁的动静,生怕两人在气头上,再动起手来。
好在两人争吵了没多久就慢慢消停了,顾团长第二天还穿上了王婷婷织的那件坎肩。虽然王婷婷手艺不怎么样,但顾团长的长相气度在那里,穿着倒是不难看。
林樾上午见到王婷婷,发现她没什么事,心情也挺好的,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
她是真搞不懂这两人了,说对彼此没有感情吧,也不是。可两个人吵架的频率也太高了,而且两人似乎一直较着劲,总想着对方为了自己低头。
她没有问两个人昨天吵架的事,人家小两口这会好着呢,她不去给人家找不痛快。
林樾今天出门早,不光碰到了王婷婷两口子,还碰到了正要出门的吕志国。
吕志国看到林樾,笑道:“嫂子,还真是巧,我还想着中午去找你呢。”
林樾笑道,“我这几天经常和你媳妇在一块,有什么事让她和我说一声就是了,哪用得着你特意去找我了!”
吕志国搓搓手,嘿笑道:“其实也没啥别的事儿,我媳妇这段时间总馋着想吃海货,咱这里又买不到啥新鲜的海产品。这不是听说你家有干货,就想跟你买点嘛!我媳妇她、她害羞,怕你觉得她太馋了,不好意思和你开这个口!”
“嗨,我还当什么呢,就这个呀,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谁怀孕的时候还不是这么过来的呢!我老家那边上次寄来的倒是还有一些。你等着,我先去给你拿!”林樾一转身,就看到王婷婷羡慕又失落的样子,心里隐隐明白了些什么。不过当着吕志国的面,她没有多说,打个招呼就又进了屋里。
她从屋里拿了两个牛皮纸袋,里面一个装着五六只大虾,一个是鱿鱼丝。她把纸袋递给吕志国,笑着说:“我家剩的也不多了,不过我前段时间收到老家那边的来信,说是又寄了邮件过来,算算日子再过几天应该就能到了。这些你先拿去,如果还想要,过几天包裹到了我再给你拿!”
她说的不是假话,她的确是刚收到老家的信,上次林樾往老家寄了不少东西,那边这个月又写信过来说给她寄了包裹,因为是平邮,所以要比信到的晚上很多。不过里面大概率是没有海鲜的,倒是双胞胎两兄弟在信里特意嘱咐了一下,说给她寄的咸鸡蛋,让她邮件到了早点去取。
吕志国接过牛皮纸袋,脸上挂上了笑容,高声嘱咐林樾道:“嫂子,你先等我一会,我回家拿钱给你!”
林樾叫不住他,只能在原地等着。没多久,吕志国就从家里出来了,他手里拿着两块钱和一张鱼票,对林樾说:“嫂子,我这也没有海鲜用的票证,就给你鱼票吧!”
林樾从他手里抽出鱼票,笑道:“咱这里又没有海味,你给我海味票我也没地花去,正好我要去菜市场买鱼,有这张鱼票就行了,本来这点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
吕志国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想到两家常来常往,就点头笑着应了,“那行,你们家两个孩子爱喝那个奶茶,正好我家里还有不少茶叶,都是自家炒的,今晚t上我给你送去!”
林樾没推辞,笑着点头应了。
她说家里的干货不多了是真的,林樾从菜市场回来,又去了空间。
军区位于内陆城市,买不到新鲜的海产品,这边的人缺典还是挺严重的,林樾就不止一次看到附近村里的农民有患大脖子病的。好在她空间里有片海,经常会把大虾、鱿鱼这些东西做成干货给孩子当零嘴吃。
当然,以林樾的赶海技术,她也不可能自己抓到这么多海货,好在她对空间里的生物有绝对的控制权,能够操纵它们自己游到岸边的地笼里。不过每次都要消耗她不少的精力,空间还会关闭一会。
她过段日子还打算给老家寄一些东西过去,虽然小田村靠海近,但有些海鲜也不是随便就能吃到的,她这次打算多做一点干虾和鱿鱼丝、小鱼干这些东西,就拿了一个大地笼,放到礁石滩边的一个深水区。
她倒是不怕海里的资源不够,本身她空间里的流速就快,而且六十年代大海的资源本身就非常丰富,她当时可是收了不少进空间里面了。
她想了想,停止了手里的动作,先去山上逮了只兔子才又回到海边,没多久,她就不出意外的被弹出了空间。
林樾这会感觉有些脱力,她手里提着的肥兔子还在一个劲儿的蹦跶,兔子出了空间,可不会再受到她的影响,林樾一个没拿稳,差点脱手让兔子跑了。
她赶紧找了个大竹篮,把这只兔子倒扣在竹篮里,上面压上一个凳子防止它逃脱。
两个孩子中午回来,看到小蘑菇正在逗弄一只肥胖的大灰兔子,两个人欢呼一声,把大兔子从竹篮里抱了出来,高兴地左摸摸右摸摸。
这只兔子原本是为了给孩子们改善伙食的,她这段时间很少做肉菜,两个孩子都问过好几次了。林樾见两人这么喜欢这只兔子,心想,完了,今晚上的兔子肉泡汤了。
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稀罕完兔子,一脸期待的对林樾说:“娘,今晚上就吃这只兔子吗?我们能做那个大盘的鲜鲜兔吗?”
两人说的是鲜锅兔,林樾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做给他们吃。她爽快的答应了,本来这只兔子就是给孩子们改善伙食的,至于她和张远东,晚上偶尔还能到空间里吃个夜宵。
两个孩子欢呼一声,顾不上吃饭,推着他们爹去处理兔子去了。
65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十一月初立冬后,温度一下子降了好几度。军区所在的城市和老家气候不同,天冷的非常快,林樾前几天刚给每个人都织了一件毛衣,这会已经开始要穿棉裤了。
两个孩子长得快,一件衣服往往穿一个季度就小了,林樾上次买的布料多,她给几个孩子做衣服的时候特意往大了做,裤脚都存了不少的布。等到了明年,把裤脚放下来,在里面重新填上棉花,就可以继续穿了。孩子正在长个的时候,这时候的人都是这么做衣服,不管春夏秋冬,都能看到不少孩子的衣袖或者裤腿有一节颜色特别深。
林樾家四个孩子,做冬天的衣服是个大工程,好在部队里今年衣服全都换了新的款式,张远东的衣服倒是不急着做。
张远东中午回来的时候,面色有些凝重。林樾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就见他递过来一张报纸。
林樾心里有了个不好的预感,拿起报纸翻了翻,从头版栏里看到了一篇点评历史剧的文章。林樾的惯性思维让她以为这不过是一篇影评,但放到头版发表,肯定有不一样的意义。她通篇读下来,越读越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