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说得有理(2 / 2)

官方演出结束后,锣鼓队在文创商店门前摆出阵型,擂出激烈的鼓点。”白蛇“和”青蛇“到人群中撒传单,宣传店里的促销活动。

“杨大师“还在二层直播做纸灯,四幅纸雕立体画已经完成,晚上即可搞定整只灯。很多粉丝在屏幕前惊呼,还没看够,想看其他绝活等等。

也许是文创商店的动静太大,一队考察团模样的男男女女拥到店铺大门口。

姜怡珍一眼认出了文金山,黑色中山装,他还是老样子。对方鼻梁上的复古圆镜片一亮,也认出了她。

“姜小姐店里好热闹啊!来,来,我介绍一下!“

区长、局长、主管……考察团里皆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惜姜怡珍已经对文金山祛魅,对一行人身份的真实性也存疑。

她瞥见有人扛着摄影机在录像,而且趁他们正寒暄的时候,走得更靠里面。

姜怡珍迅速转身,机警地拦下那人,毫不客气地说:“先生,我们店里不许拍照录像!”

“展示的都是原创作品,您这样属于侵权行为。当然,如果非常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我们的线上店或者媒体账号上欣赏高清图片。”

“姜小姐,这是云都电视台的记者,你怎么能这样跟人家说话呢!”

姜怡珍当然看到了那人胸前的台标,可她是一视同仁,店内确实贴有禁止拍照的标记。再说,文金山一定是来挑事的,她也不怕事。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想澄清新闻采访上的误会!

“哎呀,云都电视台的,我真是眼浊!”姜怡珍嬉笑起来,变脸之快令人咋舌。

姜唯听见她提高嗓门,回过头来,刚刚她和店员包装了一些伴手礼,正打算送给考察团。

姜怡珍把姜唯拽到身边,介绍起南松镇造纸的历史。多数人以为她强撑门面,说说套话就完事了,可是姜怡珍话锋突转,提到了造纸秘笈。

电视台的人捕捉到关键词,马上用镜头对准两姐妹拍摄,文金山更是抻长脖子要听下去。

“前几天,云都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给我写的介绍是南松镇造纸第十三代传人……我真是想都不敢想!“

“说真的,我这点手艺根本算不上什么传人!在我们姜家也没有这种说法。建议大家伙去南松镇看一看,比我经验丰富的人,少说也能再找出来十多位!“

姜怡珍很聪明,她的话看似自谦,实际上,后面讲的全是在强调姜老太的作用。

多年来,老人家一直毫无保留地传播造纸技艺。虽说没到著书立传的程度,但整个南松镇的造纸匠人都非常敬重她。

“我的工坊也只是做些花草纸,重点全放在对传统纸品的创意开发上。”姜怡珍摆清事实。

“说我是秘笈的传人,那真是不了解我们南松镇,或者更言重点,看不起我们南松镇的造纸水平啊!“

“好,说得有理!“

一位领导带头夸了姜怡珍,身边几人开始纷纷附和。

“姜小姐,格局打开了……“

“姜老板,有企业家风采呢!“

文金山被冷落在一边,他完全没有跟上姜怡珍跳转的思路,更无法在这么多人面前质疑姜老太的地位。

姜怡珍乘胜追击,也为了检验这群人的真假,搬出许多政策名词“创业、致富、乡村振兴“,没想到命中人家考察的主旨了。

一群人侃侃而谈,热度不断升温。

姜唯也没闲着,递名片,发礼品,其中一位领导秘书与她交换了电话。

文金山看在眼里,想拦也拦不住,本想带着一众人突击造访,挑些经营上的毛病,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姜唯对待其他人非常热情,看他的眼神却冷淡至极,如果他有些自知之明,应该可以理解为蔑视。

暮杨不知楼下好戏连连,直播镜头切换了几段一楼的场景,他只看出客人很多,姜怡珍和姜唯很忙碌。

有网友眼尖,嘲讽与“白蛇“对话的黑衣男人像”法海“。t

一旁的工作人员笑起来,“脑洞可真大!“

确实,那人只是肤色暗沉又穿着黑衣,并没有秃得像个和尚。暮杨只从镜头里瞥见一张侧脸,错过了文金山的全貌。

中午大伙轮流吃饭,暮杨在休息室里发现了姜唯的水绿色衣衫。他在店里找不到她,莫名有些担心,于是去询问姜怡珍。

“她去陪考察团吃饭了,下午还回来。”

“你怎么没去?”

暮杨问得直白,惹得姜怡珍眉头一紧,她是老板啊,守在店里做生意更重要!

姜唯突发奇想要拉拢政府关系,她劝也劝不住,也可能与祠堂那片地有关,姜唯还没来得及与她商量……总之,造纸这摊事没办法向暮杨解释。

“她替我去的,行吗?”

“地点在哪?我去接她。”

姜怡珍如实交代,可说完又很纳闷,暮杨为什么不直接问姜唯,她为什么要当传话筒?

算了,暮杨不去接,她过会儿也要派个员工去,这下省得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