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老板,听说你们都要搬到果园那边的房子去住了?”一位早起的住客下楼,和李红梅打招呼。
“还要过几个月,正装修呢。”李红梅脸上是掩不住的高兴,她只管家里的民宿,每隔几天就要出去看看新住宅区那边的进度。他们家之前只是分了家但没分户,赶上要建新住宅区了,陈明生兄弟两个就都分了户,两个儿子商量后,他们夫妻俩以后和陈明生一家过。
陈明生的生意都在富华村里,还有父母也都在,肯定是要建房子的。但陈明发夫妻两个不想出这个钱建房子,觉得没必要,他们的就没建房。以后回来村里,就是大哥家里的客人了。
那边的房子建好之后,李红梅又操心起房子内部的装修,催着陈明生和周莎莎有空就去盯着,她还想着早点搬到那边新房入住,到了旅游淡季,家里的房子可以重新修建,把门面和民宿都给安排起来!
问话的客人又问:“这边以后是要全改成民宿,还是打算弄成门面开店呢?”
看着客人好像是有别的意图,李红梅收敛了下笑意,道:“还没决定好,可能门面和民宿都要做的。嗐,现在说还早着,怎么也得那边新家装修好了搬进去了才能考虑这边。”
“也是。”客人笑着给她递了个张名片,这才知道人家是开火锅店的,“富华村的客流量大,唯一不好的就是吃的东西不够多,门面也小,我想着来这里开个火锅店,但没找到合适的门面。以后老板你们家要是把房子也建门面,考虑出租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联系。”
“呵呵,好的好的。”李红梅看了看名片,又看看客人,等人走了,她还在琢磨把门面租出去这件事。
租给开火锅店的那是不可能的。火锅店味道太重,没得把她家院子都给熏成辣味来,还影响这边民宿。但既然有开火锅店的来问了,就一定会有其他的人来问,到时候她得好好看看。
晚上趁全家人都在,李红梅就提了这边房子的重建问题。
陈明发夫妻两个一如既往地不吭声,看得周莎莎有些恼火。每次要出钱的时候都这副样子,但说到分家里的钱的时候又格外积极,兄弟两个分了家,这块宅基地就是还得再分,就算是一人一半吧,到底有什么想法也不说......
陈明生看得透彻,于是就道:“我和莎莎听爸妈你们的,房子重建的费用,我们出一半,后面房子是做成门面出租还是继续开民宿,盈利所得都给你们拿着养老用。”
说到这份上了,陈明发想继续装傻也没办法了,于是只能咬牙跟着道:“那我们也出一半。”现在出一半,以后爸妈那边分钱也得给他们家分一半吧。
“用不着你们。”李红梅道:“新房那边的钱都是明生拿的,我和你们爸拿到的四万分红,还有之前开民宿的钱都攒着,房子重建的钱就我们出。”
不等陈明发松一口气,李红梅继续道:“不过我们话说前头,重建的钱我们自己出,以后盈利肯定是我们拿着的,等我们百年后,房子再给你们平分。或者,”
李红梅盯着陈明发,“现在就把宅基地分了,你那份自己管着,要空着还是重建,你自己打算。”
陈明发讪讪地低下头,他要把家里的地给盖起来,手里的存款可就都没了。但是地都给了爸妈,相当于他这好多年都拿不到宅基地上的收入......大哥又有果园又有酒店,收入零头都能比家里开民宿的多,当然看不上这点钱,才能轻松地说不要爸妈的钱......
他这一沉默,李红梅就知道了答案。
又不是第一天认识自己的小儿子了,知道他性子就是这样,早就不会觉得难受,很快李红梅就说等搬家过去后,就把家里的宅基地给分成两份,她只管倒腾属于陈明生的那份。
晚饭不欢而散,陈明生和周莎莎带着孩子出去散步消食,周莎莎刚安慰两句,陈明生就笑着打断了她,“没事,兄弟姐妹成家了都有各自的小家要顾,以后就当个亲戚来往。”
他和陈明发,就如陈明理和陈明超,亲兄弟间是有竞争的,兄弟情谊间参杂着父母的疼爱、资产,但堂兄弟就没这些竞争,所以反而相处得更好。
走到外面,大家只以为他和陈霖、陈明理才是亲的兄弟姐妹。
周莎莎想到他和陈明理、李万年、陈霖多年依旧的情谊,也跟着放下心来。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也一样能互相扶持照顾,没必要纠结自家糟心的亲兄弟。
走着走着,自家的胖儿子突然手舞足蹈地兴奋起来,“妹妹!”边喊边哒哒哒地往前跑。
他们都没看到陈霖和严川,倒是儿子俊俊眼睛犀利,一下子就看到了矮墩墩的妹妹。
两个小的“哥哥”“妹妹”地大喊,像小鸭子跑步一样两只手背到了身后,倒腾着小腿跑过去,差点就撞到了一起,然后就给抱住了。
俊俊稀罕地摸摸妹妹头上的小揪揪,拉着妹妹的手,指着池塘上面的凉亭,“妹妹,去玩。”
两个小的走上了木桥,四个大人就跟在后面护着。
“你们那边的装修定好没有?”
“大部分定好了,还有些边装修边看吧。”陈霖想到了她和陈明生、陈明理的特殊缘分,她家前面那栋是陈明理的,后面那栋是陈明生的,这和大家又买房做邻居差不多。“阿婆说后院开个小门,以后大家还能经常串门玩。”
周莎莎和她并肩走着,让陈明生和严川两人去看顾孩子。
“模范村的报名材料都交上去了,富华村被评上的概率很大。我听电视台那边的朋友说,要是评上了,市里想给你做个个人专访。”
“又做专访?”陈霖对这个不感兴趣,“不如再来富华村做一次跟踪报道。我回来九年,富华村变化很大的。”
说到这儿,陈霖自己都愣了下:她回来居然都有九年了!
好像那个踏着月光带着大包小包回来的夜晚还是在昨日,一晃神,就变成了九年前的事情。
晚上睡觉前,和严川靠坐在床头说话,感慨说她居然毕业九年了,今年她都已经三十二岁了。
三十岁出头,即将步入中年行列,但她觉得自己的心还很年轻,尤其是和她家小宝宝待在一块的时候,童言童语的小宝宝,看什么都有意思,一朵刚绽开的小花都能让她开心大半天,捧着个毛粉番茄她都觉得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水果,他们每天下班回来,都会到她多姿多彩的小世界里徜徉一趟,把属于成年人的那份疲惫给游散掉。
“九年呐,好像做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么都没做。”但是九年就是实实在在地过去了。
严川把人给揽到怀里,“不是好像做了很多事情,是真的做了很多事情。”
“你拿九年前富华村的照片出来对比,现在不同的每一处,都是你做的众多事情里的一部分。”说着,语气有些委屈,“你还和我结婚了,我们一起生了宝宝......”
光是他们认识的短短几年里,他都看到了她为村里、为公司、为这个家做了很多事。可能这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
后面,陈霖都没心思再感慨这九年到底是怎么过去的,某人说:“既然觉得什么都没做,那就多做点。”
嗯,然后第二天就不意外地起晚了。
正从厨房里拿出份小笼包要吃,白阿姨拎着一篮子菜回来,身后还跟着个陌生女人,她以为是白阿姨认识的人,没想到白阿姨回头要关门时愣了下,“你找谁?”
女人很快扬起笑来,“大姐这是你家啊?路过看到这个院子怪好看的,不知道方不方便进来参观看看?”
她往里快速地扫了一眼,里面两边都是花,院子里也是干干净净的,难得有一家的院子里面都是花,而且里面的房子都是平房,那就说明这家没有做民宿。等这家搬走了,要是改成门面这些也容易。
白阿姨警觉地拦住,“家里不方便给人参观,你快走吧。”
女人还想继续谈谈,听到院子里走出来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姑娘对大姐道:“白阿姨,让她进来看吧。”
白阿姨也就把门打开来,顺道和女人道:“那是这家里的主人,我是这家里的保姆,有什么事情你和家里的主人说吧。”
“哦哦好的。”女人也没想到村里的人家还请保姆做事情,而且看着院子里的姑娘还挺年轻,不知道这家里还有没有别的主人在。
陈霖今天不用去上班,过去和人做了自我介绍,就带着人参观前后院,然后道:“我们家大概十二月份搬去新家,这边就开始重新装修了。张老板是想来找门面做生意的吧?打算开什么店?”
张老板有些意外陈霖这么直白,想着这家里可能还真是她说了算,不由得认真起来。
“我打算在这里开个咖啡、奶茶店。”张老板随后就说到这个院子可以怎么布置,他还打算做些什么特色......
“开咖啡奶茶店也用不到那么大地方吧,还是你们只打算租前院?”
“啊对。”张老板点点头,“租前面厢房和前院刚好够,剩下的主屋,你们是打算盖民宿吧?”
陈霖笑着摇摇头,“我家没打算搞民宿,我打算把正屋改出来,在这里开个奶茶店。”
张老板有些失望,人家本来就想开奶茶店,那不可能把房子租给她了,立刻就想着去其他家看看,但陈霖还问了不少问题,比如他们租门面的要求,以及心里预期的租金范围是多少。
虽然陈霖问得多,张老板还是认真回答了,想着人家本地人,她家不出租,说不定可以给介绍其他家呢。就是太可惜了,只有两家的小院子是她看好的,但前面那家人家不愿意出租,主人家自己要开个花店。
“如果有合适的院子,能不能麻烦您帮我搭个线?”张老板说着就拿出张名片递过去。
“可以啊。我怕我不记得这件事,要不你过段时间再来问我吧。”陈霖下意识地要翻口袋,才发现自己身上穿的还是睡衣,于是就让张老板等等,回房间去找了个名片递过去,让张老板两天后再打电话联系。
张老板觉得这家姑娘应该能帮上忙,出门时心情还很好,弹了下手里的名片。
咦,这名片做得还挺好看,背后那面是富华村的水彩图。再翻过来,张老板呆住了。
刚刚那个姑娘,是村头那家旅游公司的总经理啊?!
怪不得人家说会帮她问问时胸有成竹的样子,看样子人家在村里是能说得上话的。心里就更高兴了:过来富华村开店这事,说不定能成!
陈霖这吃完早餐,去找带宝宝出门玩的阿公阿婆和黄阿姨,陪宝宝在环山道走了小半圈才回来。午饭过后,她拎着家里多的牛奶出门,敲开了陈太公家的院门。
没两天,张老板就和陈太公签了租房协议,房子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出租,总共签了五年,租金是一月给一次,每个月一千块。陈太公最迟十二月份就搬走了,多出来的那点时间就当赠送的,另外房子也任由张老板重新装修。
陈太公家的房子也是新房,他自己出了大半的钱,村里也给出了一部分,就三间小平房。现在把房子租出去了,陈太公以后的基础生活靠着每月租金也有了保障。
大家知道这事是陈霖牵头帮忙的,就去找陈霖打听消息。
其实各家都有了打算,找陈霖打听无非就是想知道租金的定价。想搞门面出去的人还不少,前院租出去给别人开店,正屋和后院就用来开民宿,这样能收两份钱。
没有哪家是想着什么都不做躺着收租的,大家手里有钱也才几年,在市里买了房又盖了新房,现在手里的存款所剩不多了,手里没钱总是比较慌的。
“你们家打算怎么翻新?”
“你家的门面要留着自己家开的吧?”
“那不留着不行啊,村里要出新规定了,四十八米街要收回去统一规划,做成美食街,摄影店的梁老板就来问我了,想租我们家的门面。”
“四十八米街不能拿来开别的店,那开粉店的这些还能开不?还有二牛开的超市,不开在村头,开在这边家里,生意能好?”
“怎么不能好?老村这边的民宿更多,还靠近村尾,开在这也好。其他村的人家自己村里也开小卖部了,不会特意跑来这边买东西。”
“嗐,就你们想得多,村里这么规划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总归都是为了咱们村子好。”
“和你家没关系,你倒是说得坦然。”但心里也是认同这话的,村里的规划就没错过,谁不知道还有陈霖在把着村里规划的大方向呢。有陈霖在,他们就觉得安心。
又是新家装修,又是老房子重新装修的,虽然样样都要花钱,但大家都觉得值,这暑假期间的忙活都有了奔头。
今年强强和琳琳都没来富华村玩,姑公姑婆和大表叔、大表婶带他们去邻省旅游一个多月,回来后就开始补习,根本没时间过来。
姑婆打电话给阿婆道:“现在难喽,上了初中成绩就不突出了,孩子压力大,强强爸妈想让他以后考特长,琳琳才上初一,现在看着成绩还好,以后不知道能不能继续保持......”
阿婆转头就把这些话和他们说了,跟着叹气道:“现在的孩子难啊,考上大学还不够,还得考上好大学。怎么现在还分出来好几档的大学。哪像以前啊,能考上个大专都觉得厉害得不得了了。”
要不怎么说时代机遇很重要呢,陈明超那时候中专毕业就分配到了锦州市的单位,到了陈霖那时候,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但九六年那会儿大学生想找工作还容易,特别是进到私企那更容易了。但到了强强和琳琳他们这代,大学扩招了不少,等到他们大学毕业,大学生已经不稀罕了。
再到她家宝宝这代零零后,没有父母托底,光是靠自己努力,除非是能力超群,或者是正好遇到行业风口,不然真的难再成为“富一代”了。
但她家宝宝运气好,她和严川给她攒下的家底,足够她好好地生活一辈子了。但是大富大贵可能有点难。
“坏熊熊,不准动!”地毯上的宝宝拿着玩具枪,学着电视里的一样,抵到了玩具熊的脑袋上。然后又求夸地看向严川,“爸爸,我警察!”
好吧,这娃最喜欢的角色就是警察了,所以黑猫警长看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腻。说不定这娃以后也不想当什么富一代富二代。
看看严川挺拔的背影,行吧,当个正义的人民警察也很好。
暑假过去,旅游公司今年同期的盈利翻了一倍,九月份镇上开了几次会,陈光山和常书记都毫无压力,看得其他村委的书记、其他村的村长牙痒痒:太得意!但是真的好羡慕啊!
陈霖九月份就跑了三次市政府开会,□□单独找她聊了两次,每次都是先把陈霖夸得差点飘飘然,但没多久,就又绕到给陈霖加担子的问题上。
“小盘江村委十几条村,把这盘棋给盘活了,以后就不只是富华村一个富裕村了,而是十几个富裕村。”
没想到富华村现在的名声这么大,连□□都知道富华村的绰号叫“富裕村”了。
陈霖这还能说什么呢,只说会尽力而为。
她也做不了多少,现在胡书记和常书记规划着把小盘江村委打造成兴市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最大的水果批发中心,到处动员各个村子种植李子、橘子、橙子等。
小盘江村委底下的其他村子发展起来,这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环江道修出来,就已经带动了五个村子发展,瑶池村有山泉水公司,牛头村和下沙村在春季能吸引游客过去,村里还种植有茶叶。而还有别的村子也跟着种植有红心火龙果和猕猴桃,这几年也赚到了不少钱,也算是富华村给带动的。
十月国庆黄金周,富华村又热闹了好几天。
国庆结束,来旅游的人少了,大家也闲了下来,都抽时间去看新家。
每家里面的布局有差异,里面的装修更是完全不同。
陈霖把家里给装修成了欧式复古风格,阿公说看着就像是有钱人家的装修,阿婆则说哪哪都花花绿绿的,看着就心情明亮。
宝宝是最开心的,家具还没进场,空荡荡的屋子里刚好能让她跑来跑去,推开通向后院的白色大门,“哇”地喊出来。
不是因为后院好看,毕竟现在还光秃秃的哪有什么好看的,而是因为打开后院的门,她就看到了哥哥!
得,这两小只又跑到一起去了。
六排连着的楼房,家家都是带着前后院,看着像是城里的成排别墅区似的。每一排中间都隔着一条宽敞的道路,每排楼房的两边都是停车位,每家都给划了两个停车位,虽然现在有小车的人家还不多,但大家都考虑要买车了的。
中间宽敞的大道,以后就是村里小孩子们的天地了,不怕没地方一起玩。
路边都是种的樱花树,等到樱花树长大了,樱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一路过去的樱花花瓣,想想就觉得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