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来开工厂,那太好了!还有人来承包种植果树,小盘江村委说不定能做成个大的水果批发基地!
果然,胡书记也是这么个想法,把小盘江村委发展成兴市最大的水果基地,镇上其他的村子适合种果树也能一起种植,实在不行,再考虑别的。
“还有药材啊!”陈霖提起孙经理现在做的药材种植,“小盘江村委一直到三水村这一带,以前可经常采挖野生药材的,这边的地形和气候适合种植药材,咱们兴市还是中药材基地,有些村子不适合种植果树的,像牛头村、下沙村种植茶叶也好,或者也可以种植药材......量多了,以后经销商、批发商自己都会找上门来。”
富华村的旅游发展得再好,他们村集体的一半收入目前还是来自红心火龙果,所以说啊,不能单单靠旅游就想着发展。保险一点,村里也要有别的发家致富道路啊。
她这边才提到孙经理的药材种植基地,胡书记就给记心里去了,打算去考察看看那位孙经理的药材种植基地。
胡书记离开富华村的一周后,关于富华村申请统一规划住宅区的批复正式下来,常书记迫不及待地带着村委干部过来讨论具体实施方案。
富华村要是做得好了,以后就是其他村子的参考例子。
当然了,也得小盘江村委的每个村子都能把旅游业发展起来才可以啊。
富华村里热闹了。
张四婶难得早早就关了店门回家,不意外地在小卖部前面聚集了一帮老伙伴,个个坐在小板凳上翘个二郎腿侃大山。
多亏了小卖部门前这块地够宽敞,修路的时候还空出来一块地方给他们村里人用,不然都不知道晚上凑一起还能去哪聊八卦去。待在家里哪比得上大家都在外面知道得多啊。
陈霖扶着宝宝的胳膊带她走路,不给她去揪阿福耳朵的机会,直接把她带出了门,慢吞吞地,也挤到了八卦聚集地边缘。
拉过旁边没人坐的小板凳,陈霖就拘着宝宝不让她走了,竖着耳朵听大家讨论。
“搬到那边去啊,那以后过来这边得绕一个大圈哦,年轻人好说,像我爸妈他们走过来要半小时哦。”
“不是说要从山脚开一条道过来?村头的走大路,村尾的走山脚的路过来,那也没多远嘛。”
“要我说啊,另外建新房也好,早点搬过去,我就把家里的主屋拆了重建,弄个四层高的民宿。啊不,这都能做个宾馆了吧。”
阿香婶子摇摇头,“你说建就建哦,那边新家要交钱,这边建屋也要钱,两边加起来没个二十万能成事?”
现在砖头水泥瓷砖和人工不比九几年那会儿,价格都翻倍了。
说到钱,大家总算是冷静了下来。
去年分红少了点,每人只有五千,前年就多些,每人一万,加上今年旅游恢复爆火,大家又挣到了钱,但大家也有别的支出。村里不少人家都在市区买了房,这一笔支出不小,现在要拿出二十万来建房?太难了!
讨论声渐小,宝宝突然喊了声妈,拍拍陈霖的手臂指着小卖部,她小小人儿也知道要去小卖部买东西了。
大家这会儿才注意到陈霖也在,大家都知道统一规划住宅区是陈霖提的建议,大家也就把疑问抛了出来。
“统一规划是怎么个统一法?大家都建一样的房子,那有的人少用不着那么屋子能不能不建那么多?”阿香婶子家现在就三口人,就算以后杨将结婚有孩子了,五间房都完全够用了。可她看村里的规划图,上面的房子一排排的都是三层楼高。他们哪里用得着那么多哦!
“这钱是怎么收的?按人头还是按户来?每家出多少钱?”
“什么时候开始动工?大概什么时候能搬过去入住?”
“......”
大家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都没给陈霖留解答的时间。聚集过来的人越来越多,陈霖赶忙喊了暂停,说村干部已经在商量开村大会的时间了,到时候在会上统一解答。
省得大家私底下传来传去的不知道会传出什么惊天大秘密来。
不少人幽怨地盯着陈霖,实在是太想早点知道村里怎么安排了,一天不知道,他们的心里就一天都心痒痒,做事情都在想着这件事。
但陈霖的嘴巴太严实了,说要等村里开会就没再多说,抱着宝宝去小卖部待到宝宝满意了才回家。
出来一趟也不是没收获,至少知道大家都想知道什么问题。
——
严川六点半到家,车子经过院门,宝宝就跟被触动了雷达一样,“妈妈妈妈”地激动喊着。
她现在就只会“妈妈”,不管是谁,都是统一被称为“妈妈”。
可能小婴儿有自己专属的识别方法,不到一岁的宝宝听车声就能听出来是自家的车,还有她的小枕头,她闻得出来味道,把她的枕头和一模一样的新枕头洗过放床上,她自己能精准地找到她的小枕头,把新枕头给推到一边去。
再听到严川进屋的脚步声,她更是高兴地啊啊尖叫,等严川一进门,立刻伸出小手要抱。
宝宝不是个粘人精,起码早上陈霖和严川去上班,她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哭。但是他们下班回来,她就要第一时间被抱住,不然是会闹脾气的。
严川单手把她抱起来掂了掂,趁家里其他人没注意,严川快速地凑过去亲了下陈霖的脸,然后就看到宝宝瞪着大眼睛看他们。
“你也要啊?那行。”严川亲了下她的小肉脸,不出意外的,就被宝宝糊了一巴掌。
这是个只准妈妈亲亲的小宝宝,就连爸爸都不给。
他这一回来,黄阿姨就开始准备摆餐桌,阿公阿婆也从外面慢悠悠地走进来,两人还在讨论着新住宅区的事情。
“这回是真的定下来了?”
“定下来了,这才开头第一步。”陈霖道:“明晚村里开会统一讲这个事情。快的话年底开始动工,慢的话也要到明年。但也不会是一下子就能做成的。”
那也是,现在四十户人家,趁着这次机会,村里几家人多的要考虑分家分户的事情了。这么一分出来,又多了几户。建的房子也要多几栋。
“陈太公不太愿意搬家,他人老了,不想跟着侄子家一起住,单独要个房子又浪费。”陈霖看着比陈太公更年迈的阿公阿婆,叹息道:“到时候要弄个小区大门,在保安室旁边再建两间房,留着给陈太公住,这样和大家住一起还有个照应。”
总不能大家都去住新房了,留着他守在这边村子里。
消息真的下来了,阿公阿婆倒是抛去了那点不舍,和陈霖打听建好的新家有没有小院子,他们打算把这边的花给移栽过去的。
陈霖还以为他们得郁闷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呢,这才一天!
“哎呀,大家都搬过去了,剩我们留在这边有什么意思?!再说了,不是说要修条路从村尾绕过来吗,离得不远,想回来就走回来看看。”
他们舍不得的不是这块宅基地,而是认识相处了半辈子的老熟人们啊。
用柳枝奶奶的话说,他们搬家,说明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要奔向新生活了。
但陈霖一说不一定是大家一起搬过去,很可能是分批,几家几家地分批搬进去,阿婆就不开心了,那他们还是得和老伙伴们分开一段时间。
陈霖这会儿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些,得努力让大家都一起搬过去才好!
村大会从晚上七点开到了晚上十一点,陈霖再次和村干部们坐在上面,负责给大家解答关于新住宅区的问题。
“对外招标,由建筑公司来负责建设。目前给出的预算是一栋楼十五万,每栋楼两层,内部面积一样,各家可以单独定制房间大小、规模,但外部统一装修。村里不补贴,今年的分红一次性发两年的,按照今年的每人一万发放,加上明年那就是发两万。当然,如果明年的利润更高,会把多出来的那部分发下去给大家。”
“考虑到部分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村集体给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借款,额度不超过五万。具体的条件待会由张会计给大家说明。对于孤寡老人、儿童,将由村集体出资一半另外安排住宅......”
大家纷纷看向坐在前面一排的陈太公,看到陈太公低下头去悄悄地抹了下眼睛,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对于同意搬迁新住宅区的村民,能享受到......反之,不参与搬迁的村民不能享受。”
“三天后,同意搬迁的各家派代表过来开会签字按手印。招标结束后,再由建筑公司的设计师过来沟通各家房子内部格局。”
村会结束,没人讨论搬不搬,而是都问:“你家分不分家?”
一栋楼上下两层,一百五十平,挤一点能弄出来七八个房间,宽敞一点的话,五六间房也有。得益于之前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位,他们村只有一家追生三胎的,大多是两胎。所以现在弄挤一点,一大家人也能住得了。
今年发两倍的分红,要是一家人不拆家,分红都完全够建房的了。
像四公家里,现在是讨论决定要分家的了。五叔一家三口单独分出去,剩下四公和大伯一家还住在一块儿。
而像谢海燕家里,她两个儿子,现在两儿子都成家有孩子了。大儿子和大儿媳在四十八米街建成时就盘了门面做米粉,而小儿子和小儿媳两口子先是出去打工,直到大前年才回来,现在管着家里的民宿。
因为民宿算是家里的一部分,经营利润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大儿子是应该的,但小儿子又觉得大儿子那店里生意火爆本来就赚得多了还来占家里的一部分。平时没少为了钱的事闹矛盾,这次不分家是不可能了。但分家不仅是新住宅区那边多一栋房,这边宅基地的老房子也得给分了。
杨娟早早单独带着花花分了出去,她们只有两个人,能分到的也就是四万块,好在她店里的生意不错,加上平时存的,交出十五万不是问题。所以和平叔过来问她要不要跟村里借钱时,杨娟说不用借。
她自己的事是处理妥了,两个弟妹却是想叫她回去当“判官”,说说怎么分家。
杨娟自己有宅基地,不惦记家里的,至于她爸妈存的那些钱,她也不想去惦记,借口说村里工作多,最后没回家去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