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076章(1 / 2)

第076章

陈霖连着两天往镇上跑,姚书记还说早知道就不多嘴告诉她了。省得她天天到镇政府报道。

到第三天,市里的文件终于下到了镇上,接着村委干部也收到了消息。常书记接到姚书记的电话就立刻赶到村委大队,摩托车骑得轰轰响,拉风得很。

没多久,整个小盘江村委十几条村的广播都开了,哪条村都是常书记的声音。

市里要拨款把小盘江村委到市区的旧路修成水泥路了,以后坐车去市里就只要一个半小时,足足省了一倍多的时间。

其他村子的人或许还没多大感触,但富华村的人都太知道这条路的价值了。修好了路,以后住在市里的人想来富华村旅游就更方便了。

这条路一修,更多的人就看到了富华村,这个时候,陈霖找到常书记和姚书记合计,通过镇上的宣传部,再次给市日报社、市电视台发出采访邀请:富华村联合邻近的村子准备开发温泉项目了。

周莎莎接到主编下发的任务,一看要去采访的地方,嚯,这算是老地方了。

自从她去年让爸妈跟着单位的人去富华村玩了一趟,二老现在没事就拉上他们退休没事干的老伙伴往富华村跑,而她这中间也去过三次,每次去都见证了富华村的大变化。

现在市里要拨钱下去修路了,以后去富华村就更方便了。这个村子也挺会来事,冬天本来就少人去他们那,现在要搞个温泉项目,以后冬天往那跑的人应该少不了。

决定先给老朋友打个电话了解情况再做准备。

“陈霖,你们厉害啊,怎么想到要搞温泉项目了?”

“想了挺久了,这不是现在才有点钱嘛,正好临近的村子有天然的温泉。是这样,这边有三个水潭,地方还挺大的,光靠我们自己村开发是不可能的,就想着找你们打个广告,看有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做生意,开温泉酒店啊或者搞些特色店啊......”

“就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陈霖的话说得直白,周莎莎却不觉得反感,她也不是第一天知道陈霖性子就是这么直接。

周莎莎笑道:“我和我同事明天过去,还能吃上地里新鲜的火龙果,我得问问我爸妈要不要一起去。”

“你们来,火龙果给你们管够,伯父伯母有空就多来玩玩,张四婶家的早茶店又上新糖水了,还有我的奶茶店,秋冬新款,你这个大忙人应该还没喝过。”

“哈哈,我旁边的几个同事都要被你说得流口水了!”

旁边的同事幽怨地看着周莎莎:还不是怪你手机太大声了,大家想听不到都不行。

——

周莎莎和同事带上她爸妈还有她爸妈的老伙伴们坐车来到兴安镇,先去镇政府找宣传部的负责人对接情况,没坐镇政府安排的车子,而是一帮人去包了一辆三轮车。

周莎莎向来就很能聊,才刚上车就问开车的大哥最近跑富华村的人多不多。

“现在少多了,七八月还有国庆那会儿才多人,一天能跑几趟。不过开三轮车拉客的人也多,分一分,一天也就能跑三趟。”一天三趟也能有个三、四块,最热闹的那两个月能有一千多的收入。现在来游玩的人少了,他们一天基本就能拉满一趟,像今天刚好赶上他们一大帮人的情况比较少。

“现在还能拉到人,以后就不好说了。旧路一修,以后大家肯定都走旧路到富华村,谁还会绕个圈子到镇上......”说到政府最新的决策,大哥是又高兴又愁,修路肯定是好的,但修了路,他们开三轮车拉客的生意就要黄了。

周莎莎爸妈和他们的老伙伴因为以前的工作,对政府做的这个决定倒是看得明白,一人一句地给大哥分析修旧路、以及富华村发展起旅游后对他们的好处。

开车的大哥心想,政府也不是有钱没处花乱修路,肯定是因为修路能带来好处才修的,只是在整体利益之下,总会有人因此而吃些亏。改革与发展具体落到每个人头上,对有些人来说是机遇,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利。但他也不争辩,车上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

“七月份来的时候这还是块空地呢,现在又建了个酒店,还有,那牌上写了什么?”翻出眼镜戴上,再走近一些,“富华村旅游咨询点,旁边还挂了个牌,美丽富华旅游有限公司。嚯,还搞了个公司。”

一帮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凑过去开着门的一楼咨询大厅了解,这个旅游公司的业务范围还挺广,什么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绿色生活等都有。

里面只有个妇女同志在搞卫生,见他们像是来游玩的,就提醒他们去对面酒店办入住拿旅游指南,“咨询点还没用起来,这里刚装修好,气味大。”

一帮老人道了谢就转去对面的富华酒店,而富华酒店对面则是刚建好的富华宾馆。知情人不说,外来的游客也想不到这两家店的老板是同一个。

一个走平价路线,一个走高端路线,这生意算是让陈明生给做明白了。

周莎莎和同事办了入住把行李拿上去放好,就直接去找陈霖了。

她爸妈他们都来过好几次了,说不定他们对富华村比她还熟,周莎莎根本不担心她爸妈他们在这玩不好。

跟着来的同事有些羡慕,“你爸妈退休了就轻松了,我哥孩子还小,只有我爸妈有空帮忙带,以后孩子读书了还得接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闲下来过过自己的日子。”

虽说都是在市里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也不是谁家都能像周莎莎家条件这么好,而且周莎莎还是独生女,她今年快三十了还没结婚,她爸妈不用操心带孩子的事情,手里还有退休金,他们的日子当然过得轻松。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她爸妈也羡慕别人家有孙子孙女可以带呢。

所以,同事的话她听了就当耳旁风,没发表自己的意见。

电话这时候响了起来,周莎莎看了一眼,接通后直接道:“我现在快走到你家了。不用,不用接,几分钟就到了。”

同事惊讶地看着她,“莎莎姐,你在村里有认识的朋友啊?”

同事是上个月才来市日报社实习的研究生,平时是跟着周莎莎学习,这次是第一次跟周莎莎外出到底下村子做采访,对周莎莎和富华村的渊源完全不知情。

周莎莎就和她说来过几次做采访,和村里的陈霖算是朋友,然后又把陈霖是谁给介绍了一遍。

“哦对,陈霖大学也是学的新闻专业,和你大学学的一样。你本科是在海市读的对吧?陈霖也是,不过和你不是一个学校。”

才说完陈霖当初怎么找上她来富华村做报道的,陈霖已经迎面过来了,“我还打算去镇上接你呢,没想到你人已经到了。”

“不用,我爸妈和几个叔叔阿姨顺路过来玩,你开车去接我也带不了那么多人。”周莎莎介绍跟着来的同事,“这是我们单位刚来的同事,林安安。”

林安安?陈霖往周莎莎旁边一看,对上一个激动地直跟她挥手的熟悉面孔,有些惊讶,“是你啊!”

“对啊!是我啊!”来见的人是曾经见过的陌生人,有种神奇的宿命感,林安安立刻恢复了原本的活泼性子。

周莎莎看看陈霖,又看看林安安,“你们认识?”可是林安安来这实习是因为她姐夫是单位里的领导,这还是第一次来兴市,她实在想不通这俩人怎么会认识,难道,“你们大学时见过面?”不然她也想不到是为何了。

陈霖笑道:“我大学毕业回来时和她在一个车厢,现在是第二次见面,没想到还能见到。”

见到林安安,好像从脑海里抓到了一个“真相”,但她现在怎么都想不出来是什么的真相,也没理清这个真相是什么。只当自己是想多了。

林安安也觉得缘分实在奇妙,谁能想得到呢?

她现在想大声地笑,她可没忘记当时在车上陈霖刚开始把她当贼一样防呢,也不搭理人。谁能想到啊?!她们居然还有见面的时候!

“先来家里坐坐,村长和村支书他们还要一会儿才能过来。”陈霖边带人进屋,边和林安安做了个正式的自我介绍,“你现在是到兴市工作了吗?”

“还不是,我研究生还没毕业,现在在实习。”林安安悄悄地观察小院里外的布置,去到后院,被陈霖塞了杯子和水果,桌上的零食又推到了她面前,林安安笑了,“刚刚来的时候莎莎姐和我说了你毕业回来做的事情,真神奇啊。”

自从和陈霖见面到现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她的脑海里就是一连串的“真神奇啊”。

她真的没办法把莎莎姐口中的陈霖和她四年前在火车上遇到的小姐姐划上等号。她以为陈霖应该是雷厉风行、性格强势的,但她在火车上见到的小姐姐是斯文内秀的。

“陈霖姐你怎么会想到要回来村里种红心火龙果呢?”海市大学新闻专业毕业,要进到电视台或者日报社这些单位还是很对口的吧,实在不行还能去其他单位的宣传部门,兴市在四年前没从县改为市时,那会儿应该不至于大学生泛滥吧。

周莎莎一下子就懂了林安安到底想问什么,“你是不是想问她怎么不进单位?”得了林安安的点头,周莎莎:“当时正好遇上市里改革,在六月前没招够人的岗位都安排到十二月进行招考,梁主任特意打电话提醒她报名,不过那时候她收购药材赚到了钱,又盯上了红心火龙果种植,所以就没考虑市里单位的招考。梁主任好一阵可惜呢。”

“以前我也觉得可惜,现在不觉得了,你看你这小日子过得,要是当初进了咱们单位,可没现在的悠闲日子。”

林安安也道:“是啊,陈霖姐家院子布置这么好,说明肯定是过得开心才有心布置。我在学校时想早点出来工作,现在出来实习一个多月了,发现工作没我想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