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061章(2 / 2)

不等陈明生说话,她自己就想到了如今账面上仅剩的三万块,“现在没钱车,但是咱们得先准备起来了,过段时间招个会开车的人先预备着,要是卖得顺利,咱们就买辆小货车。”

这些都是必须的,但前提是今年这批火龙果卖得顺利。

目前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今天来的两个批发商就说要跟他们订货。

“他们的要求是一个月拿五千的货,每五天给他们送一次,十块钱一斤的批发价他们倒是没砍价。”陈明生道:“这个批发价比他们去外省拿货还便宜不少,包送货是不可能的,我已经拒绝了,就这个批发价,让他们自己来拉货。”

即使他们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拿一万的货,从八月到十一月,也差不多能消去他们三分之一的货,但这两人离得不近不说,现在他们自己都没有送货上门的条件。再想得长远一点,他们今年才是开始,明年的结果量能提升不少,后年就更多了,现在答应了可以免费送货上门,以后量大了就不划算了。

“包送货上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批发价得就不能是这个数了。他们今天是回市区了?你觉得他们和我们签合同的可能性大不大?”

陈明生摇头,“不好说,我看锦州市来的那个,签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他说得再考虑,过几天再给回复。这两天摘下来的装了八百斤,他们两个都带走了。”

说完,陈明生回房里拿出两个信封,“上次我去市里卖了六百斤,还有今天的八百斤,总共一万四零五十,都在这了。”

陈霖接过,这些回去后得入账。现在他们人少,买肥料、除草剂、工钱等等账目不算多,陈霖抽空记账就行,但是等她大堂哥和两个表哥回来加入,再有剩下七十亩地使用起来,还有以后批发商过来的招待费、销售人员跑业务的报销费,要记的东西就多起来了,她这个连半吊子会计都算不上的记账员,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怎么了?账目有问题?”

“没有。”陈霖故作高深,“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可能不久后就要把和平叔招进来给我们当会计了。”

陈明生显然也想到了他们当时说的要做大做强起来了,要招和平叔给他们当会计的事。那时候,他们还在愁会不会亏本无归呢。

“做事真是开头难,中间也难啊。”陈霖说完就嘿嘿傻笑,中间有困难说明还能继续做下去。

——

市日报社的好消息还没传来,省里晚报的报纸已经出了,杜佳欢给陈霖打了电话通知,陈霖就让去镇上买了二十份省晚报回来,顺便把辞工回来的大堂哥给接回家。

“有了火车就是不一样,只要转一趟车就能到,方便多了。”陈明平见到陈霖,终于有了真实感,回来路上都是在问陈霖现在地里什么情况,他回来怎么开展工作。

“放心,很快就要忙起来了。”陈霖拍拍包里的报纸。

回到家,李二牛来找她去回电话,是市日报社周记者的电话。

“陈霖吗?我看到省晚报的报道了,社里把你们的采访报道提前了,上明天的报纸。”周莎莎的声音激动,“全省第一个种植红心火龙果的基地,你们要出名了!”

这才到哪啊,离出名还远着呢,不过这是好的开始。

姚书记只知道市里日报社的记者来做采访,没想到还有省里也给报道了,看完报纸的第一时间就打电话来问陈霖。

看看报纸上写的,“阳省第一也是唯一的兴安红心火龙果基地”,这几个字真是出风头啊!当天,县里分管农林业的领导也打电话来跟他了解情况,其他镇上的书记也打电话来探风,问他兴安镇什么时候多了个特产。

姚书记这时想到那天富华村村长说的那些话,明年富华村开始以村集体的名义种植三十亩红心火龙果,一旦成功了,那富华村就是一个现成的成功案例,以后其他的村子就能跟着学习经验。

不仅如此,还有陈霖说的猕猴桃种植......

姚书记越想越激动,接了好几个领导或者其他镇领导的电话后,给小盘江村委的常书记打了电话,叮嘱他要多关心陈霖基地的情况,有困难要提。

常书记自然什么都说好,但他一想到陈霖曾提过的需要帮助的困难,叹气。

陈霖同志想要条平坦大路啊。

——

随着省晚报和市人民日报的报道出来,来过的那两个批发商终于决定下来要签合同,他们都同意按十元一斤的价格进货并且自己提货。

锦州市和兴市的另一个批发商也闻名而来,本来他们没想拿那么多货,被陈明生劝了一番,也是要了每月一千的货,也是从八月开始供货到十一月。

而这个月还没到果子大批量成熟的时候,而且这个月都快过半了,所以这四人每人只能拿两千的货。

陈明生看着被陈霖放到文件袋里的四份合同,有些懵,“咱们今年的水果都被定出去了吧?”

按着一亩能出四千斤果的产量来看,三十亩能有十二万斤。这四个批发商能消去他们大部分的货,但是还有差不多三万的货。

“剩下的就不给批发商拿了,让大堂哥和二表哥去跑一跑省里的市场,明生哥,可能你也得和他们跑一趟。还有市里的水果店,他们没跟咱们定合同,就先不送了,如果他们要的话,可以自己来拿货。”

“每个市的批发商数量要控制好,我们能赚他们也能赚,这样才能长久。”陈霖也是看书看到的例子,像有些品牌开店就规定了多远范围内只能开一家,这样保证有足够的客流量。

陈明生心里一片火热,每个月固定出给批发商就能收回来二十万,四个月可就是八十万了。他现在算这个数还觉得不真实,不敢告诉别人,自己拿着计算器回房间里悄悄地暗,然后数到底多少个零。

不只他激动,陈霖也激动得很,只是现在钱还没进到口袋里,陈霖总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松懈,“明生哥,好好干,等十一月份过了,咱们应该就能买货车了。”

陈明生定了定神,发现陈霖面上很是淡定,开始反思自己沉不住气,“好!”

——

表舅家的大表哥张日升和二表哥张云开从省城回来了,他们的行李也都搬了回来,下午到的家,没待半小时,就出去地里找陈霖了。

“大表哥,二表哥。”陈霖打了个招呼,看他们已经准备好来工作,毫不客气地就把人用起来。“明生哥和明平哥去市里拉定制的纸箱,现在地里的果是五天摘一次,每五天会有人来运一次货。你们先熟悉下地里的活吧,我带你们转转。”

他们其实用不着陈霖来带,地里的活有表舅和二堂伯可以带着大表哥做,而出去跑市场也有陈明生带着,她现在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今年的订单量其实完成得差不多了,大堂哥和二表哥这个时候加入进来做销售,其实拿不到多少提成,但陈霖考虑到今年是往外宣传的第一年,和陈明生商量后决定十一月过后再另外给他们一笔奖金,但现在暂时保密吧。

在陈霖他们开始折腾的时候,张日升有考虑过要不要跟上陈霖的脚步,但当时心里没底就放弃了,没想到陈霖真的做起来了,还要多招人,他爸打电话一说,他就决定回来了。

用他爸的话说,陈霖是个自己能吃上肉就会带着身边人一起吃的,他想的是,不能跟着一起吃肉,跟着吃汤也很好。而且,他回来也有别的私心。

“啊?真的啊?”陈霖跟张日升确定后就笑开了,“大表哥,你不会还没跟我拿工资就收的红包吧?”

张日升也跟着笑,“那还是要先拿工资的,攒攒再结婚。”

这日子啊,喜事是一件接一件,陈霖:“我争取给大表哥包个大红包。”

多了三个“全职”的帮手,陈霖手里的活就散出去了大半,开始整理账本。

带回来的纸箱太多,直接放到了地里的屋子里。

陈霖叉腰一看,她当时还是太保守了,以后水果多了需要储存的话,可不能只指望这一间小屋子。她的目光就看向了村头晒场旁的那大块空地。

不过,这两年还能撑一撑,后年量多了怕是就不行了。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陈霖忙完,摘了一篮子番茄回去,一路上回去遇到谁就给人家塞一两个,回到家就只剩几个了,但她家里后院的那几株也有得吃。

哦,说到吃水果。她一到家就问阿婆,“姑婆不是说要带琳琳和强强回来玩吗?再不回来,番茄就要没了。”

“被子都洗好了,我明天再给她打电话问问。”

哪知道就那么巧,家里的饭菜刚摆上桌,门外就传来了强强和琳琳的声音,“霖霖表姐,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