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授箓(3)
据张和邑所说,张遥行自小便拜族中的真阳先生为师,在对方的徒弟中排行第十七,也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真阳先生年事已高,对待这个关门弟子可谓尽心尽力,希望对方长大后能背负起整个天师道。但他做梦也没想到,离经叛道的张遥行不仅自己不争气,生完孩子后还要用儿子来折腾他这个师父。
那一年张和邑才刚刚出生,十五岁的张遥行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照顾得了另一个孩子,不耐烦地带了儿子几日,便硬将这孩子塞给了师父,非要师父收张和邑为徒。一把年纪的真阳先生差点被他气吐了血,可又偏偏是个慈悲心肠,不忍心看着张和邑“无父无母”的长大,于是无奈收下这襁褓中的婴孩,像当年教导他父亲一样全心全力地教养他。
只是这样一来,论师徒辈分的时候,张和邑便算是张遥行的师弟,叫对方一声“小师兄”似乎合情合理。
至于“父亲”“儿子”这样的称呼,这父子两人一个不愿意听,一个不愿意叫。
张和邑耐着性子的时候偶尔会叫对方一声“爹”,若是不耐烦了或者闹了怒了……
“张遥行!”
张和邑这厉声一喊差点把不远处的元提都吓到了。
她本是想过去看看情况的,一见张和邑已经冲着张遥行瞪眼睛了,便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一步,心道自己还是别掺和别人的家事了。
原本还在奇怪,张遥行此来鬼市带的为何是徒弟和师弟,怎么没带着儿子一起,眼下才总算是明白过来。
而赵景也在此时出现那父子面前,张遥行一下子像是逮到了救星似的,扭头便对着赵景告状,“儿媳妇,你倒是管管他啊,哪家的儿子敢这么对老子说话的?”
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这个,张和邑那写满了愤怒的双眸都要冒出火了。
好在张遥行也懂得适可而止,双手擡起摆出一副自己认输的模样,“好好好,先办正事。”
元提眼看着他们三人又在那里争执了一番,最后张遥行不得不撇下那个新认识的姑娘,向着长生柜坊的方向走去,似乎是去找游光了。
而张和邑却站在原地没有动。
赵景忍不住问道,“就让师父一个人过去?”
“我希望你我不在场的时候,那位张前辈能给张遥行一点教训。”张和邑说得毫不客气。
他叫张遥行单独去见游光,自然不是为了让这个不省心的小师兄去告诉对方住处的事,而是希望没有小辈在场的情况下,这隔了三十多代的两位张天师能毫无顾忌地谈一谈“那件事”,也不枉他们一行人特意跑到鬼市来。
“待事情了结了,咱们还要尽快赶回去办授箓仪式呢。”提起这事,张和邑的语气一下子软了下来,说完还偷偷深吸了一口气,给自己鼓了鼓劲,才敢接着说下一句话,“授箓之后再过两个月就是你十五岁的生辰了,到时候我和小师兄说,给你办一个笄礼,绝不比外面的那些人家办得差。”
可这样的话却换来赵景一板一眼的回应,“赵景谢过师叔好意,只是我入道多年,这些事早已与我无关,还望师叔不要再提。”
张和邑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他和赵景心知肚明,两人说的都不单单是这个及笄礼,而是那背后的深意。
他心下烦乱,却又不敢与她争执,只能悄悄扯了一下她的衣袖,低声问着,“小景,是我哪里不好吗?”
“师叔哪里都好。”
“你,能不能别叫我师叔了?”
“可你就是我的师叔。”赵景顿住脚步,一脸的认真,“我师父张遥行与你虽是父子,但你们二人都师从真阳先生,在师门中是有正经排行的师兄弟,我自然要称你为师叔。”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就连张和邑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这也让他更加埋怨起那个肆意妄为的父亲,明明他与赵景自小一起长大,偏偏因为他的不负责任,将自己亲儿子丢给师父教导,自己却收了赵景为徒,愣是让一对好好的青梅竹马成了师叔侄。
若是仅此而已也便罢了。偏偏赵景并不是随便捡来的孩子,她的生母出身风月之地,也曾与张遥行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后来不知与哪个男人生下了赵景,自己重病之际不敢将年幼的女儿留在青楼,只能求到张遥行头上,希望他们天师道能收留这个可怜的孩子。张遥行在男女之事上虽然极不检点,但心肠还算是好的,不仅爽快地答应下来,还将这孩子收做自己的徒弟,这也算是他做过的仅有的几件好事之一。可惜,因为他之前已经做过“始乱终弃”“未婚生子”这样的事,这一次哪怕他极力否认,天师道上下也默认了赵景是他亲生女儿。
或许……赵景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怀疑吧。
唯独张和邑始终坚信自己与赵景并非异母兄妹。但他相信张遥行不是因为相信对方的品行,而是相信对方敢做就敢认,都已经破罐子破摔生了个儿子了,怎么还会不敢承认女儿是亲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