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几位,无一不是大唐皇室高度信赖的重臣——尉迟恭、程咬金、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以及李靖。
李世民踏入御书房,向李渊行过礼之后,静静地站立在一侧。
李建成和李元吉将昨晚研究得出的结论呈献给李渊。
李渊倾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显然对他们的分析颇为满意。
然而,就在此时,温良突然站出来,语气坚定地说道:“皇兄,依我之见,目前我大唐拥有的军队足有八十万之多。
突厥想要抵达长安城,即使马不停蹄也起码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
这段漫长的路途足够让我们做好充分准备。
在此期间,我们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从各地调遣兵力前来镇守长安。
等到突厥兵临城下之时,只需要命令驻守边防的军队严密把守边境,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突厥大军围困在长安城外。”
众人听了温良的话,都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颇为稳妥,但实际执行起来是否真的能够如预期般顺利呢?
李渊皱起眉头,沉默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缓缓开口道:“如此行事,岂不是意味着要将整个长安城直接暴露在突厥的铁蹄之下吗?
长安城可是我大唐的京城,万一出现任何差错,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温良见状,急忙跪地叩头,恭敬地回答道:“皇兄请放心,我对守护长安城有着十足的信心和把握。
只要按照微臣的计划部署,必能确保长安城安然无恙。”
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与决心,似乎已经胸有成竹。
“只要我们紧闭城门,依靠长安城坚固的城墙,定能让突厥望城兴叹。”
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世民忽然开口
“父皇,儿臣也认为皇兄的想法不妥。
若是采取守势,虽能暂时抵挡住突厥的进攻,但也会让我大唐子民陷入恐慌之中。
长此以往,民心不稳,国将不国啊!
不如主动出击,将其围困在长安城下,一鼓作气消灭突厥的主力。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解燃眉之急,还能彰显我大唐国威。”
李渊看了看李世民,又看了看其他大臣,似乎在权衡两种方案的利弊。
最终,他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
各位爱卿也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御书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大臣们都在低头沉思。
过了一会儿,程咬金率先打破沉默开口说道:“陛下啊,依老臣之见,太子所言甚是有理啊。
想我大唐军队兵强马壮、军纪严明,其整体战斗力又岂能逊色于那突厥蛮夷之辈呢?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惧怕他们呢?
依臣所见,当下之际,不妨就与这些突厥杂种们僵持下去,看看最终到底是谁先支撑不住!”
尉迟恭闻言亦随声附和道:“对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