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老板摘了围裙凑了过来,问:“妹啊,你在报社工作啊?”
“没有啊,”林欣悦瞧人家已经上了勾,压抑内心的雀跃,浅浅笑道:“我只是给报社供稿而已。”
那个老板欲言又止。
林欣悦擡眼看了一下,喝了一口汤才说:“老板,有事想要上报纸吗?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
那个老板不好意思的说:“没有拉,我只是听你说要做美食专栏?”
林欣悦笑着说:“对啊,老板有没有招收都一些即好吃又有历史的东西推荐啊?”
老板笑说:“那肯定是鱼丸啊,然后腊饼也不错,墨斗鱼蛋饼也不错。”
林欣悦突然脑内一灵光。
她知道一旦做了鱼丸未来肯定是要做墨鱼丸的。但是她怎么没想到,还有鱼面,墨斗鱼鱼蛋饼呢!
林欣悦兴奋地问:“老板,我听说你们这有一种叫做鱼面,是不是跟鱼丸的做法一样啊?”
老板一愣:“是啊……其实就是不做成鱼丸,直接把鱼泥做成一块饼,然后把他们切成丝就变成鱼面。”
林欣悦兴奋地问:“炒韭黄,沾浙醋?”
老板看看她:“你吃过?正宗的做法确实是这样的。”
林欣悦觉得自己一定要把鱼丸生意做好。
这个鱼面要是卖到爱吃醋的江浙地区,岂不是可以火?
林欣悦把汤都喝完,问老板:“你知道招收都最有名的鱼丸店在哪吗?”
李吉来到招收都的时候,林欣悦已经带着中文系的方俞在鱼丸店围观鱼丸的制作。
跟上次去安平市场一样,方俞站在那里一笔一本专心的记录着什么。
还是那家店,这是林欣悦第三次来了。
不同的是,这次她终于可以进入后厨看整个制作流程。
老板甚至提议他们可以早上六点先到港口看看那哥鱼渔船靠岸分拣的场景。
但是林欣悦拒绝了,那个时候还没下班呢!
见到李吉来了,林欣悦把李吉拉到店门外。
“你可别说我在安平市场上班哦!”
李吉愣了一下,声音带着浅浅的笑:“看来你是居心叵测,来挖墙脚的啊……”
林欣悦拍了一下李吉的上臂:“才不是,我只是考察考察,想给协会多吸收一些会员,我觉得鱼丸就不错。”
李吉也不在乎她是为了什么,反正对她没有影响。
她只想要好的报道就行。“行吧,你说啥就是啥,我就说我跟你是朋友就好了。”
林欣悦带着李吉进了店里,老板正在给方俞讲从父辈开始他们家开店几十年的历史。
“老板,这是日报社的李记者。你们都姓李,五百年前是一家。”
李吉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了老板:“李老板,你好,我是韩江日报社的记者李吉。”
李老板憨憨地笑着:“你好你好。”
林欣悦用肩膀拱了拱李吉:“我中午请你吃粿条汤啊,他们家鱼丸挺好吃的。”
李吉说:“哦,登一篇文章才换一碗鱼丸粿条啊?”
林欣悦说:“行啦,在炒一份鱼面好不好啊?反正你要拍照的。”
“行吧,”李吉故作姿态,但是笑着应和。
自从因为那个系列报道之后,李吉在报社得到了主编的表扬,在报社成功擡头。李吉对于这个帮助她摆脱整日编写官样文章的人很是有好感,对于林欣悦的提议有了包容性。
两个人的关系也因为最近频繁的联系而变好了。
方俞走了过来,问李老板:“李老板,刚才您说您的父亲是在哪一年开始做鱼丸的,刚才记漏了。”
方俞个子小小的,穿着格子短袖衬衫,扎两条麻花辫,一副七十年代知青的样子。
李吉拉了拉林欣悦:“那篇散文就是她写的啊?”
“对啊,”林欣悦悄咪咪说,“这次我也打算让她写一写,反正也不贵。”
“什么?你花钱了?”李吉没想到林欣悦居然在这事上花了钱。“多少钱啊?”
林欣悦张开五指晃了晃,一脸得意。
“我的天,”李吉拍拍林欣悦的手臂,“你破费了。”
舍不得这点钱怎么叫人家给自己帮忙,林欣悦知道劳动者的不易,最讨厌画大饼让人做白工了。
“你可答应我的,给他争取日报社的实习机会哦,她说不要钱都行。”
后面李吉给老板拍了几张照片,还有也给制作鱼丸的场景拍几张。
林欣悦带着李吉指着几个制作环节,让她拍照。
毕竟今天有一卷胶卷是她出钱的。
这样后面她还可以找李吉要这几张制作过程的照片。
“你要给我刊登这篇稿子,最好写成韩江美食系列,以后说不定可以整理成书呢!”
林欣悦拍了拍自己的笔记本,薄薄的笔记本抖动了几下。
“我跟你说,十几年后韩江市到时候发展旅游业,你这美食专栏以后就是一份宝藏知道不!”
李吉跟着林欣悦往后厨走,他问:“你这笔记本是要写啥?”
“我在记录制作流程啊,”林欣悦翻了翻自己刚才店里在店里看到的制作流程记录,“虽然这个部分上不了报纸,但是我可以记录下来做私人菜谱。”
李吉笑了笑:“你字很好看啊,可是为什么这里有英文?”
林欣悦凑到李吉耳边说:“怕老板发现我在偷师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