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 78 章(2 / 2)

“浦东机场顶板就用的这套方案,我们应该跟当时的专家连线。”开会的时候沈时因提议。

张士明眉头都快拧成了一股绳,“虽然原理是这么个原理,但情况还是不太一样。咱们这座桥长达几十公里,还要承重,可以说是全新的挑战。我会再跟钟琂讨论。”

大海边堆满了钢筋,混凝土罐车整晚都停在附近搅拌,施工现场被无数大灯照着。沈时因都快分不清白天黑夜了,只知道“轰隆”声总是彻夜不停,夜晚也亮如白昼,这当真变成了一个不夜城。

沈时因起早贪黑地干了两个多月,还被迫在生活区住了几天。一天早上她走进会议室,里面鸦雀无声,胡定荣朝她使了个眼色,小声说:“钟琂来了。”

沈时因往上瞄了一眼,只见坐在最上方的钟琂面沉如水地盯着电脑屏幕,身边的曹光一脸忐忑,看来钟琂不只是“来了”这么简单。

果然,没过多久,钟琂在会议上大发雷霆。按照工期,今天本来该是做十号段载重试验的日子,但即便是加班加点,他们还是没赶上进度。

更雪上加霜的是,施工方式采用的是悬臂浇筑,两边的十一号段浇筑完成之后,包括吊带的最大变形达到了19,虽然没有超过最大限度,但抗倾覆系数也维持在了2,这是一个有些危险的数字。

经过一上午激烈的讨论之后,钟琂决定先将十号段放一放,对十一号段进行二次浇筑。

整个项目部的成员都一脸凝重地来到了大海边观看。悬臂浇筑的主要设备实际上是一对能行走的挂篮,当长而粗壮的悬臂彻底张开,“行走”在大海上时,这就像一条海底蛟龙出世,如猛兽一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偏偏是如此庞大的机械却要来做这样精巧的活计,每一处纵深和系梁都精确到了毫米,容不得半点偏差。

曹光站在旁边,叹气道:“看来总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上部结构从一开始就延误了,零号段起码得比预计工期晚三个月。”

沈时因笑了笑说:“一个季度也不算什么,都还在可控范围内。”

看样子,今天又回不去园区了。沈时因抱着电脑走回四楼,打算出来洗脸的时候正好迎面遇到钟琂。

这几天的钟琂在沈时因面前完全回到了曾经那个说一不二的暴君形象,她不自觉地挺直了背,主动汇报道:“关于中跨合龙段的连续梁体系图我今晚就发到您邮箱。”

钟琂垂眼看她良久,嘴角勾起一点笑意:“您?”

“总之我会很快交给你的。”沈时因最近累得晕头转向,她指了指远处正在施工的桥梁说:“反正也要盯着它。”

“不用这么着急,明天再交给我也行。”

钟琂往前迈腿,很熟门熟路地走进了沈时因的房间,“我来找你是为了别的事。”

沈时因关上门,大脑飞速运转着,难道是最近哪个数据算错了吗。她惴惴不安地走到钟琂面前,“什么事?”

钟琂抱着沈时因说:“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了,想好怎么过了吗?”

“啊……”沈时因恍然大悟,“最近这段时间实在太忙,我都差点忘了。”

这种关键时期,出去约会或者吃大餐显然都不太现实。沈时因说:“还是别过了吧,我们把生日往后挪,挪到过年的时候,或者大桥建成以后,到时候就能心安理得地庆祝。”

钟琂说:“也好,如果到时候有假期,我们就再去旅行。你想去哪里?”

沈时因觉得现在讨论这些还为时尚早,“其实我很多地方都没去过,所以去哪里都可以。”

“那就去海岛?夏威夷,还是大溪地?”钟琂还记得沈时因说她小时候没去过大海的事。

“都可以。”沈时因说:“你不要提前这么久给我说,不然我会很期待。而且最近大家都忙得焦头烂额,你不是也天天发脾气吗,怎么突然又这么放松了?”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这是两码事。”钟琂说得振振有词。

沈时因的生日就这样在海上度过了,虽然他们计划要去看海,但天天面对着大海的沈时因觉得这还是很不一样,因为她每天面对的风景和做的事都远远称不上度假。

她坐在飘飘荡荡的小船上,看着不同号段的模版和支架渐渐成型。由于是两端对称施工,所以常常是这边需要监测,前面的对应号段也要去做确认,不断往返之间,这一天就都在船上度过了。

以前在国内,一到夏天就会有发藿香正气液,但这里不一样,张士明给他们发的是晕船药。工程师们一向都是伏案工作的群体,什么时候遭过这罪?

海浪打在船头,摇啊摇,荡啊荡,大桥就这样在一天一天的循环往返中渐渐成了型。

假期依旧遥遥无期,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要完成这个旷世杰作,只要按照设计图修好,这就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大工程。

沈时因也一样,每天都忙得像个永不停歇的小陀螺。可还不等她心里的那根弦松懈下来,新的噩耗传了过来。

钟琂收到消息赶过来的时候沈时因坐在窗边,她握着手机,房间里没开灯,只能通过室外的一点光线看见她悲伤的侧影。

听见声响的沈时因缓缓转过头,她哭丧着脸说:“钟琂……外婆摔了,她可能再也走不了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