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9章 又来这招(2 / 2)

“疏桐,你现在的情绪很焦虑,很不安,这是正常的。”周医生说道,“你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感到委屈和愤怒,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林疏桐点点头,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知道,我都知道。”她说,声音哽咽。

“但是,你不能一直沉溺于负面情绪中。”周医生继续说道,“你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地去解决问题。”

“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林疏桐感到十分迷茫。

“首先,你要相信自己。”周医生说道,“你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人品。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语所影响。”

“其次,你要采取行动。”周医生继续说道,“不要被动地等待事情好转,你要主动出击,为自己争取权益。”

“我应该怎么做呢?”林疏桐问道。

“你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周医生建议道,“诽谤是一种违法行为,你可以起诉王小姐,让她承担法律责任。”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澄清事实真相。”周医生继续说道,“你可以发布声明,接受采访,或者利用社交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

林疏桐认真地听着周医生的建议,心中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谢谢你,周医生。”她说,语气中充满了感激。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周医生微笑着说道,“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家人,你的朋友,还有我,都会支持你。”

从周医生的诊所出来,林疏桐感到自己的心情轻松了很多。

她知道,她不能被打倒,她必须坚强起来,为自己,为爱她的人,战斗到底。

回到家后,林疏桐将周医生的建议告诉了陈砚之。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砚之说道,“我们不能任由那些人污蔑你,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于是,林疏桐和陈砚之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们联系了律师,收集证据,准备起诉王小姐的诽谤行为。

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茶文化基金会和茶道学院的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澄清事实真相。

茶文化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措辞严厉的声明: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林疏桐女士的不实言论,对我基金会及林疏桐女士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我基金会在此郑重声明:林疏桐女士是一位杰出的茶道传承人,为我国茶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任何恶意中伤、诽谤林疏桐女士的行为,我基金会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茶道学院的官方微博上,也发布了一篇类似的声明:

“林疏桐女士是我院的优秀毕业生,在茶道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林疏桐女士的不实言论,我院表示强烈谴责。我院将坚定支持林疏桐女士,维护她的合法权益。”

这两篇声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舆论压力,但同时也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一些网友对声明表示支持,认为林疏桐是无辜的,应该受到保护。

但也有一些网友对此表示质疑,认为声明过于官方,缺乏说服力。

就在林疏桐和陈砚之积极应对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联系了林疏桐。

就在林疏桐和陈砚之焦头烂额地应对着如潮水般涌来的舆论时,王小姐,那个如同跗骨之蛆般的女人,再次在网络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一段所谓的“视频证据”,未经任何处理,粗糙地上传到了各大视频平台。

画面晃动,光线昏暗,但依稀可以辨认出是林疏桐和一个陌生的男性茶商。

两人举止亲密,虽然隔着屏幕,林疏桐也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暧昧气息,以及评论区瞬间爆炸的喧嚣。

“实锤了!实锤了!这下看她怎么狡辩!”

“我就说嘛,狐狸尾巴迟早露出来!”

“心疼陈主席,这绿帽子戴得,啧啧啧!”

林疏桐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

她浑身冰凉,手指颤抖着点开视频,仔仔细细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那男人的手,若有似无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的笑容,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妩媚。

“这……这绝对是假的!”她嘶哑着嗓子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绝望。

她可以肯定,自己绝对没有做过这种事。

但视频的出现,无疑将她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陈砚之的脸色也变得铁青,他紧紧地握住林疏桐的手,试图给她力量。

但此刻,他的眼神中也充满了疑虑。

林疏桐知道,这次的事情,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棘手。

仅仅是文字的诽谤,她还可以用法律的手段来澄清。

但视频的出现,却让她百口莫辩。

“疏桐,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砚之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痛苦。

林疏桐看着他,心中充满了愧疚。

她知道,无论自己怎么解释,恐怕都难以消除他心中的芥蒂。

她知道,这次的舆论风暴,不仅仅会毁掉她的事业,甚至会毁掉她的爱情。

“砚之,你听我解释……”林疏桐试图解释,但陈砚之却突然打断了她,他的眼神复杂难辨:“先别说了,我需要冷静一下。”说完,他转身走出了房间,留给林疏桐一个孤独的背影。

林疏桐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突然,她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林小姐,想知道视频的真相吗?明天下午三点,老地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