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十三章 近水楼台(2 / 2)

“虽说五神剑都能破开含章琴,但唯有履霜剑与含章琴同源并生,金义之中有木仁,因而能够触发含章琴的关窍,令其自行开启,免于沦灭毁亡的命运。”

卓秋澜说罢,面含欣然之色,五指拊上琴弦:“如此际遇,实属古今罕有。贫道当献奏一曲,以谢尊主。”

柳缃绮讶而后笑:“掌门言重。看来今日,倒是我们有耳福了。”

卓秋澜整理了衣冠,方才奏出两个音,便觉山风习习而至,林木飒飒作响,忙按了弦,道:“不好,不好,还不是时候。倒是我忘了这件事。”

柳缃绮心下奇怪,正待询问,忽闻亭外脚步声动,一名弟子跑上山来。

“启禀尊主,昭国公主前来拜会。”

三人皆是一愣:“昭国公主?”

沈安颐带着随护的尹璋走进山亭,后边还跟着一个满面义愤的薛白。她和顾曲原本在山下等候卓秋澜,不想却遇见了匆匆而来的沈安颐。

“不请自来,实为冒昧,还望诸位莫要见怪。”

沈安颐面带微笑,行步款款。不论心内何等焦虑,不论胸怀中怎样波澜起伏,面对谈判也绝不能乱了阵脚,失了风度。

回应她的是一个幽艳的女音。

“公主玉趾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沈安颐目光一扫,离她最近的一人身穿道袍手拿拂尘,想来便是玄都掌门卓秋澜。发话的是坐在中间的红衣女子,生得极为艳丽,却又并非寻常女子的娇艳,反而予人一种压迫感。上山时薛白向她形容过柳缃绮的神貌,此刻见这女子第一个出声,再结合其形相,便料定是过忘山门尊主。

“柳尊主是前辈,见教不敢当。安颐今日前来,倒要请教一个问题。”

柳缃绮道:“什么问题?”

沈安颐环顾一圈,却道:“当年贵山门初代尊主受人诬陷,为自证清白,曾向天子立下三誓,并刻上金钟,传为世代诫命:不入朝堂,不涉争战,不附诸侯。不知时至今日,这三条诫命是否还作数?”

这桩陈年旧事,乃是数百年前的掌故,早已成为山门历史的一部分,过忘山门之中无人不知,然而此时此地被昭国公主提起,意味就十分莫名了。柳缃绮想了想,点头道:“自然作数。公主为何问起这个?”

沈安颐道:“既然作数,那柳尊主为何引狼入室,允许北桓大军入境呢?”

柳缃绮和水云深互视一眼,都有些诧然。

“公主何出此言?”柳缃绮似乎不以为意,语气依然是平淡的,“我山中各处每日都有人员巡查,若有这种事,断不可能瞒过我的耳目。”

“柳尊主的耳目怕也有偶尔打盹的时候。”沈安颐道,“就在您脚下不远的碧玉山庄,桓王正带着数千兵马驻留在那里,并且抓捕了我国的大臣。柳尊主如若不信,何不现在就派人去查探一下呢?”

她一面说,一面注意着柳缃绮的表情,敏锐地发觉她脸上掠过一丝惊疑之色。她的心头稍微安定了几分。倘若柳缃绮极度镇定见怪不怪,那才是她最担心的。眼下看来,自己之前所猜想的过忘山门与北桓沆瀣一气的可能应当可以排除了。

“公主可否说具体一点?”柳缃绮声音微沉。

“我为舍弟前往碧玉山庄求医,上官大人与我同行。谁知到了山庄却遇到桓王带人伏击,上官大人不幸落于他手。碧玉山庄位于过忘山门辖治范围之内,我以为此事颇不寻常,故此前来请教。”

柳缃绮沉吟片刻,擡起脸来,重新投向沈安颐的目光带上了几分估量。

“我明白了。那么……公主今日来此,究竟是为了问罪?还是……求援?”

沈安颐神色不动:“既然桓王并非柳尊主的客人,那我此来,或许可以算作‘报信’。”

“公主未免太狡猾。”柳缃绮笑起来,“过忘山门不该帮助北桓与昭国作对,难道就能为了昭国与北桓为敌?公主不辞辛劳而来,若说不是为了请援救出上官大人,恐怕这里谁也不会信。”

沈安颐见她说得明白,也便不再周旋,索性承认:“请援救人也确实是我的目的之一,不知柳尊主意下如何?”

“帮你救人也无不可,但你给我什么好处呢?”

沈安颐目光不瞬地对视着她,忽的莞尔:“柳尊主说我狡猾,这话问得可是精明百倍。碧玉山庄本就是过忘山门的地盘,桓王要抓我国大臣,哪里不好抓?偏要安排在此处动手。究竟什么意图,还用我明说么?救出上官大人,让我们安然离开此地,本就是过忘山门的好处。虽然如此,昭国也并非不知恩义,柳尊主今日援手,将来倘若过忘山门遭遇患难,昭国也自不会坐视不理。”

柳缃绮被她一提,也不禁暗自锁眉,忖度了片刻后,再次开口,十分底气已丢了三分。

“桓王的禁卫可非等闲,就算只救一人,也不免劳师动众。何况我过忘山门屹立百年,江湖独步,公主也真会拿空愿哄人呢!”

“空愿?”沈安颐凝目望着她,“莫非柳尊主以为,屹立百年,将来就必定长盛不衰?江湖独步,也就永无敌手么?可是安颐却听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位无常位,运无久运。再勇武的壮士,也有伤病之时;再鼎盛的世家,也有倾危之日。我所许的,自然是将来的事,可真的对柳尊主而言毫无意义么?倘若柳尊主定要如此想,那安颐确实无话可说。此间发生的一切,我会如实禀报父王,叨扰了。”

言罢转身欲走,却被柳缃绮叫住。

“公主且慢!”女子站起身,对着沈安颐复又噙起笑来,只是那笑容里似乎平添了几分沉郁之色,“公主言之有理。上官大人既在山门地界遭难,本座身为尊主,自然该尽地主之谊。来人!传令四方谛命,率本门部众到此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