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太子探究地询问苏禄绯,身手如何时,她淡然一笑:“尚能自保。”
但其他有心之人却不这么认为。懿悟看着手中对苏禄绯的调查,冷声道:“还真是小瞧了她。”
魏恭王趁她病重之时,买凶行刺东海王,虽然行径愚蠢至极,但却有意料之外的收获。当年清党诸臣和祁魏旧戚将勾结魔教、意图颠覆皇权的罪名扣在先贤王头上时,没有料到她真的与魔教瞳山往来密切。
当时只知征西大军之所以能在短短四年彻底覆灭北夷王庭,纳玉兹入大干版图,是瞳山收了先贤王的重金,为征西军在西域诸国做了不少暗杀行刺的勾当。
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瞳山之主红魔竟然是先贤王之女的养父,也是昆仑商号背后最大的靠山。
没有帝王能够容忍卧榻之侧有这样一股势力暗中潜伏,既然绀蝶暴露在明面,那瞳山也不能独善其身,“紧盯绥中动向,尤其是,要找到那位红魔。”
懿悟没有像往常一样烧掉绀蝶线报,而是收进了带锁的锦盒中。祁魏旧戚后继无人,懿悟同意扶持三皇子,实属无奈之举,却与清党渐行渐远。
对于清党而言,谁做帝王他们并不关心,而是在意世家能否长长久久占据和把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淑妃无能,没有留下男嗣,祁魏旧戚在太祖百年之后的继任一事上就失了先机,被多方打压至今,朝中重臣、权臣之位乃至兵权,都与祁魏旧戚无关。
太祖兵不刃血地削弱前朝势力的目的达到了,而当今太子虽与前两任帝王心性不同,更偏向于维护世家大族,但却始终视祁魏旧戚为前朝余孽,这令懿悟为祁魏一族日后何去何从忧心不已。
最起码,她有生之年,要砍掉定康帝为太子谋求的左膀或右臂。
苏禄绯虽然伤了左手,倒是不影响和太子下棋。太子听闻礼王妃为昱阳与大理寺卿的侄女正式定亲,只叹息一声,倒是没再说什么。苏禄绯知道他仍对哲图王女犹豫不决,便提起了西川王世子与西河世家林氏之女的事情,感叹着造化弄人,若太子能帮西川王世子心想事成,只怕会得他万分感念。
太子收回了停留在远处树荫下乘凉的太子妃身上的视线,将手中的白子扔回了棋盒,幽幽说道:“贤王还真是喜欢成人之美。”
苏禄绯见太子这局没有继续下的意思,也将黑子落在一处后,向后一倚,不在意太子的话里有话,笑道:“都是表兄,若太子皇兄不忍嫂嫂不高兴,京中不是还有一位表兄呢嘛。”
太子一时没反应过来苏禄绯说的是谁,苏禄绯提醒道:“长公主殿下还在为表兄徐大公子寻觅良缘。”
还真是,太子把徐久德给忘了。说起来,佑安长公主是苏禄绯的姨母,他的姑姑。于苏禄绯是表兄,于他也是。
太子笑了,笑得畅然,萦绕心头多日的烦恼迎刃而解。他重新执了黑子,又开了一盘棋局,苏禄绯欣然奉陪。
定康帝为长公主之子徐久德与阿不都部哲图王女赐婚,晋徐久德为承恩伯,加封中奉大夫。圣旨一出,引得长公主险些去宫门前哭闹寻死,被驸马徐霆死死拦住。看似加官进爵,实则是让长公主府彻底与实权之职无缘。
“殿下,你再怎么不乐意,圣旨已宣,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王女,是阿不都部可汗的姑姑,那日后我等便有机缘与草原联盟。这总比济晏从八品小吏苦熬数十年要强吧!”济晏是徐久德的字,为其祖父所取。徐霆将哭闹不止的佑安按回座椅,音量因隐隐怒气有些拔高。
佑安看着徐霆一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模样,气得面肉颤抖:“蠢货!说那位是王女,其实她就是个弃子,不然太子为何不将她收入东宫。蛮夷之辈,也妄想做我儿的正室,让我儿如何在世家面前擡得起头。”
先不说徐久德尚草原公主后,再也无法与其他世家大族联姻不说,若今后阿不都部有叛逆之心,那么徐家便是第一个被拉去祭旗,是朝堂争斗的炮灰。
徐霆可不这么想。阿不都部自太祖起兵时,便与赫青铁骑共抗北夷,又拥立太祖登基,是北疆对抗罗刹最重要的屏障。朝廷对阿不都部的重视,必将延续下去。本来他还愁济晏考取的功名不理想,于仕途开局不利,没成想天降富贵,竟做了草原可汗的姑父,他不理解佑安究竟有何不满。
苏禄绯倒是对太子的行动力刮目相看。六月蝉鸣,鸾京的夏日燥热无雨。苏禄绯蹲在她的菜园前,看着蔫蔫的绿叶,对正在指挥何叔将藤蔓缠绕在凉棚之上的江枫舟道:“不行就把这些菜都收了,往各府送一送,也好过烂在地里。”
江枫舟闻言一笑,“听殿下的意思,竟是还想往大长公主府和长公主府送上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如今佑安长公主还不知道指婚一事是苏禄绯在背后的串掇,若是让她知道,只怕要不顾脸面,打上贤亲王府让苏禄绯好看。
“那倒不必。皇后寿礼,准备的如何?”
顾长史不在,这等说大不大,却事关紧要的琐事,令苏禄绯头疼。
“礼单已经拟出来了,殿下若不放心,也可拿去问问礼王妃?”
“还有太子妃即将临盆……”苏禄绯翻看着林女官奉上的礼单,直观地理解了什么叫花钱如流水。
“不止”,江枫舟指着大戏楼的方向,说道:“还有下个月的乞巧宴,秋夕,王府修缮之后还一次都没有过宴请京中显贵。”更不要提维系瞳山每日运转和供养训练众徒的花销。苏禄绯想到亲王俸禄那点可怜的银两,觉得自己着实亏欠了阿爹和言筠许多。
六月初五,皇后寿辰,普天同庆。定康帝后宫原只有一后一妃,惠妃去世后,昭宁公主出嫁,三皇子送嫁未归,遂和泰殿奏中和韶乐后,礼部捧文武百官所进贺皇后览文送内阁,定康帝命贤王、礼王妃等九人入宫贺寿,千秋宴在皇后的仁明殿设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