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他们在南方也有不少的盐场,这些盐场产出来的盐,一半是供给军队,一半是流入市场,低价卖给普通的百姓们。这几年大召的盐价下降,也是跟他们在南方弄了好几个盐场有关系。
还有就是他们在北地大搞养殖和棉花种植,这些收上来的棉花和皮毛都是经过加工之后,制成衣服在他们北地低价售卖。可以说,现在北地每户人的家中冬天都会有一条御寒的冬被,不至于冬日会全家冻死家中。军队里的将士们就更别说了,一年两季的衣服,人手一件睡袋,都是军中免费发放下去的基本物资。有了睡袋之后,冬天往里面一钻,再冷的天气也不用担心会冻死在军营里头。
锦绣坊如今出的睡袋更是卖到了外边去,四处跑商的商人们更是人手一件,这个东西成了大家冬日必须的御寒物资了。
虽然韩凛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对于西北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他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往后不会了。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不论是将士们,还是百姓们,我都会想办法让所有人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的。”
“嗯,我相信你说的话。”严长安并不怀疑韩凛说所的话。
“嘿嘿,我也不怀疑自己这一点。”韩凛还是有点自恋在身上的,他可是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
严长安看着韩凛的脸上充满了嫌弃,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
只有咱们的小明哲,刚才发现义父和爹爹几个都一脸严肃,接着又见爹爹和义父都在笑,搞得他都有点不知道几个爹爹和义父们为何会如此了。
就连傅秋白的脸上都带上了一点笑意,“小七舅你今年过年要回去忻州吗?”
“回吧,我准备下个月底启程回忻州。这一趟回去,我大概要年后,过了正月才回到京城这边来了。”严长安正准备跟韩凛和傅秋白说这个事情。既然傅秋白今日问起,他也就没有瞒着两人自己的打算。
对此韩凛也不感到意外,老国公一把年纪了,见一面少一面,他也能理解严小七舅为什么要回忻州看望老父亲,“你是要回去的,也不知道老国公的身体如何了。”
“信中说是一切安好。”严长安来了京城大半年,只从家里的来信得知北地和家中的情况,虽然家里来信说父亲的身体安好,但是没有亲眼所见,他也不能放下心来。
韩凛说道:“等以后咱们迁都去了燕北,小七舅你就不用再这么辛苦的跑来跑去的了。”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一点也是让严长安没想到的,韩凛和傅秋白那么早之前就有迁都的打算了。去年他来京城之前还想了那么多,如今想来,发现之前想的那些都多余了。一旦朝廷迁去了燕北,韩凛和傅秋白也就回了燕北去,他们这些人肯定也是跟着去往燕北的。
从忻州到蓟县,和从忻州到上京的路程可差太远了。
相比而言,严长安也挺支持迁都燕北的,虽然迁都这件事里有利有弊,不过目前看来,还是利多于弊的。
***
在凳子上坐了一会,吃了几块点心的小太子殿下就自己下地去溜达去了。
他们坐在屋子里说话能看到在阳台外面的孩子,所以韩凛也不急着去抓孩子回来,就由着孩子在阳台外面往下看,“等过几日就是中秋了。今年中秋咱们在悦然酒楼这里摆几桌宴席得了?”
“还是你觉得在宫里比较好一些呢?”后面这话问的是自家媳妇儿。
“随你喜欢,我觉得都行。”傅秋白对此没什么意见。
韩凛倒是想到庄子上去住两日,但是他又舍不得中秋节的热闹,“还是出来宫外吧,宫外那天热闹。宫里的话,就我们几个人,也没什么热闹好看的。”
“小七舅你觉得呢?”韩凛也不忘记问问小七舅的意思。
“行啊,大家来悦然酒楼这里聚,算我账上。”悦然酒楼就是他们家开的,这个时候严长安也不好小气。
“这可不行,我们宴客,哪里能走你的账了。”不过韩凛可不答应让小七舅请客的事了,“我们请客,到时候请朝中的官员,还有咱们北地来的老师学生们,都到悦然酒楼这里来聚聚,吃顿饭。”
“行吧,需要让掌柜那一天把酒楼空出来给你们不?”严长安问。
“那天的生意正好呢,全部都空出来给我们,耽误你们做生意了。三楼留出来给我们好了,一楼和二楼你们这里还可以继续做生意。我们请的人也不多,一个三楼应该是够的了。”虽然他们都不差那点钱,但是韩凛也不想因为他们在这里宴客,而影响到酒楼的生意了。
“行,我这就让人去跟掌柜说一声。”严长安也不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当即就让人到一楼去跟掌柜说一声。
掌柜还亲自到三楼来与几位主子爷确定了一遍中秋那天宴客的相关事宜,得了主子们的吩咐之后,就从包厢里头出来了。
作者闲话:上一章的题目打错了,应该是威震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