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共此时(1 / 2)

共此时

还有三天过年,年前时间不多,事情却不少。

名侦探阮歆和童柠收集了好几页证据,甚至包括还在工作的乔渝音,除夕前两天都还不忘把自己这头找到的东西梳理汇总。

事情的发展跟她们预想的差不多,乔渝音病重的男友走到了死遁这一环,而剩下的其他“人”还在群里渲染着生离死别的气氛。

当天晚上阮歆她们找了群里其他几个合作的小伙伴说明情况,大家震惊诧异的同时,坚定地站在了乔渝音这边。

除夕前一天,群里摊牌。

只是一切如陈清也所料,那群人抵死不认,甚至还在坚持莫须有的病重,说乔渝音的男友因为看到她的发难气急昏迷。

像是破罐子破摔,愈发离谱起来。

地中海贫血这种病是遗传病,每次病发时浑身疼痛难忍,中型需要输血,而长期输血会引发高血钾症影响肾功能,最后受尽折磨阖目辞世。

可惜,乔渝音是个清醒的恋爱脑,道德绑架对她没用,而且在诸多证据面前,对群里其余大多数都没有用。

不过一方坚持要个说法,一方打死不认搞起了冷处理,这又临近除夕,事情忽然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乔渝音还在不断收集整理,对面时不时诈尸反驳两句道德绑架,再被怼到哑口无言。

只是双方好像都在等待,等谁先坚持不住进一步动作,等春节这个传统节日过去。

可事情不解决就像是个未决的心事堵着,不论是谁心情都不见好。

就这么到了除夕当天。

迫于舒女士的威压,阮歆难得起了个大早,半点不敢懒床睡懒觉,生怕眼睛一睁舒女士就站在她床边。

洗漱完还半梦半醒呢,对付着喝了罐牛奶,就跟着陈清也往厨房去帮着收拾备菜。

阮歆可不是不吃早饭,是多年来厨房卫士的经验告诉她,年三十这天就没有能饿着的时候。

她这叫未雨绸缪、提前规划。

当然厨房卫士也只能干点试吃尝菜的活儿,不论跟着谁当小尾巴,都显得有些碍手碍脚。

小二楼旁边的平房厨房里,燃气灶和土灶都忙得热火朝天。

燃气灶一边的高压锅里是腌笃鲜,蹄髈被炖得酥软,筷子一扎都提不起肉来,咸肉片和竹笋点缀其间,香味更是弥漫在整个厨房。

阮舒池在另一边做蛋饺,没有专业模具,就拿了个圆形的不锈钢汤勺,猪油在加热的汤勺里滚一圈,舀一勺鸡蛋鸭蛋混合打散的蛋液。等蛋皮凝固加上肉馅,最后轻轻提起一侧再合拢,两面一翻倒进碗里,等最后上锅蒸熟。

这手艺在阮家传男不传女,最早是阮歆爷爷做,后来是阮爸爸阮乘兴的活,前两年阮舒池接过接力棒,过年做蛋饺的事全权由他负责。

土灶那边,舒颜女士和陈清也正在包春卷,大白菜、肉丝加上黑木耳丝和时鲜的冬笋丝拌的馅,往油锅里一滚炸个七八分熟捞出。

要现在吃的再复炸一遍,不吃的就包装放进冷冻,吃的时候一炸就好。反正金黄酥脆的春卷出锅,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偷开了小灶。

尤其是阮歆,一口咬开内馅实在是烫,几乎让人把舌头都给吞了。

从前几天开始,外头就能陆陆续续听见烟花鞭炮声。云城为了保留古镇特色,城市化程度不算特别高,没有新海鳞次栉比的高楼,自然也没有刺目的光污染。

于是烟花升空,在天际炸开又簌簌落下时,擡头竟也能瞧见几颗明亮的星星。

阮歆起初还不太适应忽然热闹起来的云城,尤其碍于三三两两的前事,对她而言至少是烦躁的。

可她家过年实在热闹,舒颜女士双手叉腰往院子中间一站,除了奶奶谁敢不乖乖听话。等人一忙起来,那点言语不清的惆怅就自行消失了。

除夕当天,阮歆是真的从头吃到尾,不是阮舒池t揪住了她的小辫子,阮家该防备的年兽就成她了。

可能是烧柴火的大土灶做饭比煤气灶更多一股烟火气,较之平时舒颜女士的手艺还要更好些。

也可能是阮歆的脑袋,只满足基础层次的身体需求后,才能进一步思考精神层面的东西。

阮歆当天做的最大贡献,除了评判这个馅儿咸了淡了,就是洗了两盘车厘子和草莓,再给舒女士和陈清也投喂一二。

客厅里的电视当着央视的全天节目,也没人注意看,只当是为了应景开着当做背景音。

阮爸爸戴着老花镜在给奶奶剥松子,所有炒货坚果里阮奶奶最爱松子仁,只是小小一颗不好剥也不好拿。

阮奶奶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牙口也不好,平时又舍不得买剥好,趁儿子回来可不得好好奴役一下儿子。

有儿子用自然得用,这还是当初阮奶奶告诉舒女士的。至于后来,看厨房阮舒池干活的利落的样子,应该是践行得不错。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阮歆进来送个水果的功夫,还顺走一把阮爸爸的劳动成果。

“阮歆,过来自己剥,你逃厨房去不是添乱吗!”

“诶呀,爸爸你别小气了,我去给我妈送点!没有吃独食!”

父女俩的对话逐渐弥散在通往厨房的必经之路上,其中夹杂着一两声高升炮仗的“嘭”、“啪”应和,简直热闹得很。

阮家的年夜饭一贯开始得早,六点不到所有菜式上桌,大黄鱼头尾俱全油煎得焦黄酥香,取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阮爸爸且算是台面上的一家之主,他起身敬了阮奶奶又敬了舒女士,再是全家人一齐举杯,杯子里红的白的黄的映着头顶暖色的灯光,是传统定义里最符合其乐融融四个字的场景。

饭后照例,小的收拾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