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37章 月之棱镜与韧性试炼(1 / 2)

希望城地底,围绕“摇篮”之谜的探索陷入了僵局。源核对月球背面异常规则结构的被动分析进展缓慢,那结构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其规则特征与已知的任何数据库都无法匹配,与“摇篮”一词的关联更是无从谈起。小宇体内的碎片在经历上次爆发后,似乎也耗尽了能量,活性回落至一个相对稳定的低水平,不再对外部刺激产生剧烈反应,只是偶尔传来一丝微弱的、仿佛叹息般的波动。

“它……安静了……”小宇汇报时,神情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既有如释重负,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那种强烈的‘渴望’感……淡了很多……好像……有点……‘疲惫’。”

碎片的沉寂暂时缓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但也关闭了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彭教授不得不将更多精力转向内部建设与深空监测。

“韧性训练”计划在严格监控下扩大了试点范围。结果喜忧参半。约65%的参与者成功提升了“抗协同韧性”,心理素质和意志力显着增强。但仍有35%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甚至个别出现了短暂的现实感知障碍,需要更长的恢复期和心理干预。

“协同进化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心理学家总结道,“个体差异巨大。我们需要更精准的筛选标准和更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不能一刀切。”一条新的社会分野似乎正在悄然形成——能够适应并受益于深度互联的“高韧性”群体,和更适合传统独立模式的群体。如何确保公平,避免新的隔阂,成为社会治理的新课题。

与此同时,能源与工程部门却带来了一个意外惊喜。在研究如何更高效利用根须网络能量时,他们受到“规则脉冲信标”和月球异常结构的启发,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规则共振能量传输”技术。

理论模型显示,如果能在特定地点建立与根须网络规则频率共鸣的接收装置,或许能实现远超传统方式的能量传输效率,甚至可能一定程度上“安抚”和“梳理”根须网络,促进其更快的复苏。

经过无数次模拟计算,他们最终选定了一个实验地点——并非月球,而是地球自身规则场相对活跃、且靠近主要根须节点的区域。

第一台原型机——“共鸣棱镜”被建造出来。它是一个巨大的、由星火共鸣水晶和特殊合金构成的复杂多面体结构,其设计参考了墓碑数据和月球异常规则结构的部分特征。

启动之日,所有人心怀忐忑。

当“共鸣棱镜”被激活时,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相反,它开始发出一种低沉、稳定的嗡鸣,其表面的晶格结构流淌着柔和的光芒,与大地深处的根须网络产生了清晰的共鸣。

“……根须网络能量传导效率……瞬时提升……0.5%!……(局部节点)……”

“……能量波动稳定性……提升……15%!……”

“……‘共鸣棱镜’周边区域……惰性污染沉降速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