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专案组的审讯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李正书记亲自坐镇,并未急于发问,而是慢条斯理地翻看着龙小辉的案卷,偶尔端起茶杯轻啜一口。
这种沉默的压迫感,让坐在对面的龙小辉如坐针毡,额头上不断渗出细密的汗珠。
“龙小辉,”李正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清楚,到了这里,隐瞒和抵赖没有任何意义。王建明死了,张海龙开口了,海外的资金通道我们也掌握得差不多了。你现在唯一的价值,也是你唯一的机会,就在于你的态度。”
龙小辉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李正并不着急,继续施加心理压力:“你以为你父亲龙建国还能保你?或者,你觉得那个藏在水下的‘龙哥’,会冒险来捞你?王建明跟了他们那么多年,结果如何,你很清楚。对他们来说,失去利用价值的人,就是负担,是隐患。”
他站起身,走到龙小辉身边,将一张照片放在他面前。那是王建明在废弃化工厂死亡现场的照片,虽然经过了处理,但那绝望的姿态依然触目惊心。
“想想你的结局。”李正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敲在龙小辉的心上,“是无名无姓地‘被自杀’,还是争取一个坦白从宽的机会,在监狱里保住性命,将来或许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龙小辉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双手抱头,带着哭腔:“我说...我都说...但我真的不知道‘龙哥’到底是谁...我只知道,他能量非常大,省里、京城...好像都有他的人...”
“把你知道的,所有关于‘龙哥’的细节,一点不漏地说出来。他怎么联系你?通过什么方式下达指令?有什么特征?哪怕是你觉得不重要的细节!”李正的审讯策略极其老辣,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他...他通常是通过加密邮件或者一次性电话卡联系我...声音处理过,听不出年纪...指令都很简短,只说事,不说原因...”龙小辉努力回忆着,“有一次...大概三年前,我帮他处理一批从海外回流洗白的资金,用于购买一批珍贵的古籍善本和古代佛像。交接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他派来的人低声交谈,提到一句‘老板还是喜欢宋版书和唐代金佛的气韵’...”
“宋版书...唐代金佛...”李正眼神微眯,这与他之前掌握的五台山基金会以及李国华可能涉及的文物收藏癖好隐隐吻合。这不仅是洗钱手段,更是投其所好的利益输送和共同的“雅好”纽带。
“继续说!那批东西最后送到了哪里?经手人是谁?”李正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