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裴清听到太子的话,也注意到了皇帝攥紧的拳头,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说得过头了,赶紧解释起来:“殿下,这小冰河期虽然是在开始的阶段,可整个时期的时间还很长,气温也是一点点地慢慢降下来,如今的气候威力还小,至少也要等到百年后才会造成严重天灾。”
“百年后?!”太子猛地想起裴清之前的话,长出一口气。
虽然问题还没有解决,可一想到问题是在百年后,太子还是有些放松,毕竟这时间太长了,就算他长寿,估计也看不到那时候的情况了,至于子孙到时候要怎么办,太子还没有去想,他现在只能先顾着自己了。
皇帝也跟着放松了点,可也没有放松多少。
皇帝清楚,对于一个人来说,百年的时间很长,可对一个国家来说,百年的时间其实过得很快,而且真如裴清说的或许到了百年后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这气候也是一点点的变差。
这点差反馈到百姓身上就是日子一年比一年难过,粮食产量也一年比一年少,滴水穿石,若是朝中的贪官污吏,无能官员多了起来,那这点差就成了压在百姓身上的稻草,一年加一点,一年加一点,等到百姓撑不住了,那就是天崩地裂。
皇帝忽然有些庆幸,还好之前建立了农学研究院,研究院的农学家也弄出了一些成果,随着时间发展,成果也会不断地出现,若是能现在提前针对小冰河期的气候,研究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或许会有不小的帮助。
毕竟现在距离气候大变还有这么长的时间,也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而农作物育种最是需要时间了,想到这里,皇帝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全力扶持农学研究院,不能让任何人去干扰。
甚至皇帝都想到了科举上,科举的政令都已经准备好了,都定好了一个时间准备告示天下,可皇帝现如今又想再改一改了,农学研究的人才宝贵,而科举是如今最好选拔人才的路径,若是农学不能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助力,皇帝担心等到后面,农学人才就不够多了。
以前皇帝是不太在意这个,毕竟农学人才不多归不多,可农业研究也可以慢慢来,不着急,可现在,皇帝决定给农学加一加码,尽量让在农学上有天赋的人进入农学研究院。
皇帝去农学研究院看过,里面的人虽说也算是有了官身,可要改良出良种来,那也都是要经常下地,和一般的官员行事截然不同。虽说朝廷都说重农重农,可若是当官和去农学研究院放到一起,即便对方有能力,在不强求的情况下,怕还是会选择别的官身。
至于说强行要求有天赋有能力的人去农学研究院,却又不给实惠,皇帝怀疑到时候这些人都会隐藏自己的天赋能力,生怕就进了农学研究院,那样反而得不偿失,与其强逼,不如利诱。
还有出海找高产作物也不能停,必须尽快再多找一些高产作物,还有一些耐寒耐旱好种植的作物,研究良种也是要时间,而海外作物在本土种植也是需要适应时间,越快找到越好。
还有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