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10章(1 / 2)

第110章

看看裴清在叶兹城的办事效率,再看看京都这边的办事效率,皇帝忍不住叹了口气,有些后悔让裴清就这么走了。

不,之前让裴清走也算是为了裴清好,这科举制的提出确实没有人怀疑到裴清头上去,可裴清这一走就走了这么长时间是皇帝没有想到的。

皇帝一开始还以为裴清顶多就是去叶兹稍微待一阵子,等京都这边的风头一过就回来了,谁知道裴清在叶兹那边一待就那么久,可皇帝现在还不好随便叫裴清回来,因为裴清手上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直接喊他过来更耽误事。

不只是皇帝官员想念,太子厉王和高岩他们也都是很是想念裴清。

尤其是太子,在调查出身边人的企图后,太子越发的感觉裴清难得。

其他人都是想借着他的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裴清,或许裴清带着他一起赚钱也是有点借势,这点太子清楚,可他同样清楚,只要裴清愿意,任何人都愿意借势给他,包括皇帝,也包括那些对裴清有意见的世家。

因为裴清是能真真切切地让他们赚到银子的,这世上没有谁会嫌弃到手的银子多了,尤其是这种清爽干净的赚钱。

别看那些世家官员对于裴清的行为很是不满,觉得他是与民争利,可真让他们也有机会在里面掺一脚,他们马上就能将那些话给抛之脑后。

只是因为手下的事,太子也不好意思特地给裴清来信让他回去,这么一来,太子对于身边人的态度就越发地冷淡了些。

没做过什么的人虽然也能感觉到这股冷淡,但是更多的还是看出太子的性格变得坚定了些,不那么容易被一些人左右,虽说对自己稍有些不利,但太子的这个转变显然是好的变化,他们也很是欣喜。

毕竟他们算是太子一派的人,自然也希望太子能早早地立起来,不然随着兄弟长大,皇帝逐渐老去,太子要是对手下还是原来的那个态度,固然显得和蔼,可多少也是让人有点不放心。

至于做过什么的人,那面对太子的这个态度就有些在意了,毕竟他们之所以会想着赶裴清走,那也是想要更容易左右太子的想法,裴清就是这条路上的绊脚石,而现在,太子的态度反而更不好左右,那就麻烦了。

尤其是他们也注意到,身边一些参与过之前那件事的人,这些天似乎在太子身边待的时间短了,还因为各种原因被调离了太子身边,虽说都有正当理由,可多少让他们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其实按照太子的想法,他是很想将这些人全部甩开的,只是皇帝那边不能同意,因为他们和太子的关系亲近算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果一下子就将他们全都处理了,固然是可以处理得干干净净,可也会伤及太子。

打老鼠伤及玉瓶,这是皇帝不能允许的,所以只能慢慢地处理。

反倒是厉王那边好办,厉王的态度一贯是忽冷忽热的,突然翻脸也是很正常的事,虽说这次翻脸的人数比较多,波及的范围也广,但是会去厉王那边的人都清楚他的性格,也知道冒险投资会有亏本的风险,失落完之后就收拾收拾心情,准备下一波。

他们倒是没有去接触三皇子,原因很简单,三皇子不好接触,况且厉王翻脸归翻脸,可等厉王心情好点了,他们还是能回去。

***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着裴清在叶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皇帝也有些按捺不住,觉得是时候喊裴清回来了,毕竟这科举制他们讨论得也差不多了,是时候该定下来。

只是没有裴清这个提出者的肯定,皇帝稍微有些不安心,毕竟这科举制以后或许就是大盛的国策之一,现在是商讨的过程,还能再更改一下,可要是彻底定下颁发下去,大盛人人都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那再改问题就大了。

只是这个讨论肯定是不能放在信件上,经过这些天,皇帝也看出来,虽说世家们被他压制住了,可那是因为科举制是他提出来的,这要是换个人,那真是能记挂一辈子的。

裴清出策也是为了大盛着想,皇帝不能让裴清暴露出来,况且皇帝也有些想让裴清回来了,他担心继续让裴清在外面浪,恐怕就不怎么想回京了。

因为说实在的,京都对于外地来说多出的那些新鲜玩意很大一部分都是裴清弄出来的,裴清还特意带了工匠走,那想在外面做点新鲜东西轻而易举,甚至还能再发明点新鲜东西,和一般人离京后各种不适应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