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二维码收集语音的事已经上线了,这两天又收到三条。有个老师傅说:‘你们这玻璃,像是开始听人话了。’”
大家都笑了。
刘好仃也笑了,但他心里清楚,笑声背后是沉甸甸的东西。过去三个月,他们从被投诉逼着改,到现在有人追着要,变化已经发生。可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能不能把偶然做成常态,把零散做成体系。
他坐回工位,新建了一个文件夹,输入名字:“扩展方向初筛_”。
鼠标点了确定。
屏幕一闪,文件夹生成成功。
他打开内部,准备往里放第一份材料——老陈刚给的成本弹性表。还没来得及命名文档,手机震动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系统推送:罗湖某旧改项目,今日完成五块定制板安装,反馈状态为“顺利”,附图一张。
照片里,两名工人正合力抬起一块玻璃,一只手稳稳扣在边缘新增的防滑槽上。阳光斜照在他们的安全帽上,帽檐下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对接口。
刘好仃放大图片,盯着那个握槽看了几秒。
然后他右键点击空白处,新建文本文档,输入标题:“高频需求标签汇总(初版)”。
敲下回车。
光标在标题下闪烁。
王姐走过来,顺手递给他一杯热茶:“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做样件时,老吴连电话都不接吗?”
“记得。”他端起杯子,暖意从掌心传来,“那时候我们像在自言自语。现在,总算听见回音了。”
“接下来呢?”
“接下来——”他望着屏幕,“得让这声音更大点。”
老陈抱着打印好的图表走向会议室,边走边念叨:“要是这类订单占到两成以上,仓储周转就得重新规划……”
老周在车间门口停下,掏出钥匙打开工具柜,拿出一把游标卡尺,仔细检查刻度是否清晰。
王姐坐回电脑前,开始一条条整理新收到的语音转写内容,遇到特别生动的句子,特意标黄存档。
刘好仃没有动。
他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窗外夜色浓重,厂区路灯一盏盏亮着,映在玻璃幕墙的残片堆上,泛起点点微光。
他忽然想起下午路过仓库时,看见几个年轻工人正围着一块样品指指点点,其中一个笑着说:“这玩意儿,真像给我们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