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把这些词一个个圈出来,再标上出现频次。有几个词连续三天上升,尤其是“节能”,从前天的第七位跳到了今天的第三。
他盯着这几个字,忽然想起上周去车间巡检时,有个年轻师傅一边擦玻璃一边说:“我老家县城新房都开始装三层玻璃了,说是冬暖夏凉。”
当时他只当是闲聊,现在想想,也许那不是个别现象。
他把便签纸压在键盘旁边,重新翻回那份竞企的专利摘要。有一句写着“通过优化腔体布局提升热阻性能”,说得挺玄乎,但他大概明白意思——就是在玻璃中间做更多层空气隔断,像夹心饼干一样,层数多了,热量就不容易传过去。
如果真是这样,对方一旦量产,价格哪怕贵两成,也会有一批客户转投过去。特别是那些对能耗敏感的商业项目,省下的电费可能几年就能抹平差价。
他闭眼几秒,脑海里浮现出王姐昨天发来的客户反馈录音。那位阿姨说:“有人对你笑,比打折还实在。”这话让他心头一暖,可现在想来,光让人心里舒服还不够。服务再贴心,产品跟不上,迟早会被别人用硬实力撬走。
他睁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两下。
这时候,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推送的夜间值班提醒:**今日最后一辆发货车将于二十点十分离厂,请确认调度单状态。**
他点开调度系统,检查了一遍出库单,确认无误后提交放行。屏幕上跳出“已确认”三个字,绿色勾选图标一闪而过。
他没退出页面,反而点进了历史调度日志,拉到三个月前。那时他们的订单结构还很均衡,住宅和商用差不多各占一半。可最近三周,商用项目的比例明显抬头,尤其是一些小型连锁店和共享办公空间,开始集中换窗。
这类客户不大,但决策快,要求高,喜欢比参数。他们不像老小区住户那样只关心“结实不结实”,而是张口就问“U值多少”“能不能配智能温控”。
刘好仃把这几周的数据做成简易表格,贴在词云图旁边。两相对照,趋势更加清晰。
他坐直身体,重新打开加密文档,在末尾加了一句:
>“对手极可能正在筹备差异化新品,意图抢占升级市场。我们现在的优势在服务响应,但若产品端长期无动作,客户信任将难敌技术代差。”
写完,他删掉草稿里的修饰词,只留核心判断。然后保存,退出,页面回归平静。
他没关电脑,也没起身。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不快,一下,又一下。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二十点十五分。
风从窗口灌进来,吹散了桌上一张便签,飘到打印机底下。上面最后圈住的那个词,是“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