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走过去,看到检测仪屏幕上跳出第一块样片的初步读数:透光率87.3%,雾度1.2,紫外线阻隔率96.7%。数值稳定,落在预期区间内。
“T1批次第一片,通过初检。”老陈说着,摘下手套,“剩下两组还在镀,预计九点前全部完成。”
刘好仃在本子上写下“T1批次通过初检”,又补了一句“转入封装流程”。
他没急着走,而是站在操作台边看了一会儿。机器运转的声音沉稳,像老朋友的呼吸。他知道,这一小块玻璃看着不起眼,但背后是材料配比、工艺调整、客户沟通、流程破局的全链条联动。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点点推出来的活路。
回到控制室,他打开推广草案文档,把“样品准备”一项的状态从“进行中”改成“完成”。屏幕右下角,进度条跳了一下,显示“阳光盾计划:进度1/5——样品准备完成”。
王姐的消息这时候来了:“林客户预约确认,后天上午十点,地址已同步。”
他回了个“收到”,顺手更新了客户档案字段,备注栏里写了四个字:重点关注。
窗外天光渐亮,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那份打印稿上。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最显眼的是那三个词:成本、周期、适配场景。他盯着看了两秒,伸手把纸往里推了推,避开直射的光线,怕时间久了字迹褪色。
老陈又发来一条:“T2批次第二片数据略有波动,建议保留作对比分析。”
刘好仃回复:“留着,编号存档。”
刚打完字,耳机响起提示音:首块样片已完成封装,标签已贴,存放于B区恒温柜,状态为“待交付”。
他站起身,打算去仓库看看实物。路过打印机时,顺手又打了一份更新版的推广策略,准备带回办公室再过一遍细节。
走廊上遇到几个早班工人,互相点头打招呼。有人问他:“刘师傅,最近忙啥呢?看你天天跑车间。”
“搞点新东西,”他笑笑,“说不定以后咱们厂的玻璃,能在太阳底下多撑几年。”
那人一听,乐了:“那敢情好,我家阳台那块去年就发黄,正想换呢!”
刘好仃停下脚步:“你要是愿意,回头给我拍张照片,算咱们第一个民间观察员。”
“成啊,免费劳动力我最积极。”
两人笑着分开。刘好仃走到仓库门口,刷卡进入。恒温柜里,五块贴着“阳光盾·试用版”标签的玻璃整齐排列,边缘泛着淡淡的蓝光。
他取出其中一块,手感清凉平滑。翻到背面,标签上写着:T1-01,用途:珠宝店户外展柜,追踪周期:三个月,负责人:王姐。
他轻轻放回原位,关上柜门。转身时,手机震动。
是系统通知:今日首次健康快报推送成功,所有终端响应正常。
他点了确认,走向控制室。
刚坐下,王姐来电。
“林客户那边刚回消息,”她说,“他们经理想让我们顺便做个现场光照测试,看看到底有多强。”
“答应他,”刘好仃说,“带上测光仪,咱们把数据也记下来。”
电话还没挂,老陈的消息又来了:“T3批次完成,三组样片全部入库。初步报告晚上能交。”
刘好仃对着听筒说:“听见了吗?今晚加鸡腿。”
王姐笑出声:“我说怎么一早就有太阳,原来是好事要来了。”
他低头翻开笔记本,在待办事项最后加了一行:协调测光仪借用事宜。
笔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问问后勤,下周能不能多送几次汤到西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