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95集:方案效果再验证(2 / 2)

第三轮测试,流程已接近完整。

王姐入戏更深,甚至主动问:“这玻璃装上去,后期维护难吗?”

老陈按新话术回应:“实测数据显示,连续使用六个月,透光率衰减不到百分之二,清洁频率降低七成。”

不再是“不影响使用”,而是具体数字,真实反馈。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回放手机里的录音。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真正有效的反馈,都出现在沉默之后,尤其是王姐放下水杯、抬头那一瞬间。

他忽然抬手:“再来一遍。”

“还来?”老陈看了眼表,“都快中午了。”

“差一点。”刘好仃指着动线图,“‘递水后暂停十秒’这个节点,还不够强。咱们只是等,但没制造留白。”

“怎么制造?”

“把水递过去后,引导员别说话,转身做点小事——比如整理资料、调空调温度,背对她三秒钟。让她一个人坐着,没有互动,感受才会沉淀。”

王姐明白了:“人在安静的时候,反而最容易被细节打动。”

“对。”刘好仃在本子上写,“强制静默三秒,制造心理空档。”

第四轮测试开始。

王姐接过水杯,引导员老陈递完水,立刻转身去调空调。

房间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窗外的风轻轻吹动窗帘,玻璃上的光线缓缓移动。

她低头喝水,放下杯子,目光落在玻璃上。

几秒后,她轻轻说了句:“这地方,待得住。”

刘好仃的笔重重划下一条线。

提问环节,她脱口而出:“我要是院长,明天就下单。老人能坐着看夕阳,这才是养老院该有的样子。”

测试结束。

老陈松了口气:“这回像真的了。”

“本来就要是真的。”刘好仃合上笔记本,翻到第一页,看着早上写的“验证目标”:流程闭环、感知触发、反馈穿透。

三项全勾上了。

王姐打开平板,更新文档,标题改成“客户接待动线优化(V4)”。

她把新增的“递水后转身三秒”“呼吸节奏启动灯光”“反馈提问前置沉默”全都标红,发进项目群,附言:“明早九点前打印。”

老陈收拾工具箱,把备用传感器一套套放回展示柜底层,标签朝外,编号清晰。

“明天要是客户问起数据来源,我把检测报告也带上。”

“带纸质版。”刘好仃说,“有些人就信白纸黑字。”

王姐检查了一遍饮水机,确认只有一杯水摆在桌上。

她抬头看了眼刘好仃:“你说,明天来的客户,真能说出我们想听的话吗?”

刘好仃没答。他走到观察椅边,重新坐下,耳机挂回耳边,按下播放键。

最后一段录音响起——王姐的声音,平静却有力:“老人能坐着看夕阳,这才是养老院该有的样子。”

他把这段反复听了三遍,手指在“沉默十秒”四个字上画了三个圈。

窗外阳光正盛,测试间的玻璃映出他低头凝神的身影。

他的右手搭在笔记本上,左手握着手机,屏幕停留在录音界面。

下一秒,他拇指滑动,准备再放一遍。

录音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