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92集:方案进展勤跟进(2 / 2)

“不是盯死,是盯活。”刘好仃靠在桌边,“以前咱们习惯做完一件事打个勾,但现在不一样了。一个环节慢十分钟,后面就得挤成一团。咱们得让每个动作都‘会说话’,说了别人就能接上。”

“那你打算怎么让大家‘说话’?”王姐问。

刘好仃打开电脑,新建一个文档,标题写上:“项目日清简报模板(试行)”。

1.今日完成事项(不超过三项)

2.明日重点安排(明确责任人)

3.当前存在堵点(需协调事项)

“就这么三条,每天下午四点前发群里。”他抬头看向摄像头,“不是为了汇报,是为了不让问题过夜。比如今天差点漏掉确认单,明天如果有人写着‘调试数据未同步’,大家一看就知道该找谁。”

老陈嘀咕一句:“听着像打卡。”

“打卡也比没影强。”刘好仃合上电脑,“关键是养成习惯。你看食堂打饭,师傅一勺下去,多少就是多少。咱们做事也得这样,干了就是干了,卡了就是卡了,别藏着掖着。”

王姐笑出声:“那你这模板,是不是还得配个‘表扬区’?毕竟大家也不是机器人。”

“表扬不用写。”他说,“谁把堵点报得准,谁就是功臣。发现问题的人,本来就在往前推事情。”

三人又聊了几句,王姐说要去整理录音,老陈返回车间盯首料入仓,通话结束。

刘好仃坐回工位,把模板发进项目群,附言:“从今天起试行,第一份请下午四点前提交。不是走过场,是抢时间。”

不到五分钟,老陈回了消息:“收到,正在记录运行参数。”

王姐也回:“客户反馈表已分类,四点准时发。”

刘好仃看着屏幕,点了下头,把“建立日清机制”这一项划掉,在执行日志里写下:“首次简报收集完成,响应及时。”

他顺手打开客户数据库,把今天新增的几条“光线敏感”标记拉进分析池。刚保存,手机震动,是老陈发来的照片:第一批原料顺利进入熔炉,温度曲线平稳。

他在对话框回了个“稳”字。

窗外阳光渐斜,走廊灯光自动亮起。他看了眼时间,三点五十八分,离四点还有两分钟。

电脑右下角弹出提醒:王姐上传文件《客户反馈分类_0412》,老陈提交《设备运行记录_v1》。

他点开浏览,内容清晰,格式统一,堵点栏里老陈写了:“备用传感器库存不足,建议下周补充。”王姐则备注:“两位潜在客户愿来实地查看,待确认时间。”

刘好仃把两份文件归档,新建一份明日任务清单。写到一半,手机又响,是系统自动推送:生产端流程节点更新,“试产准备”进度显示为85%。

他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明日重点:试产首小时数据采集责任人”。笔尖顿了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