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服专员接单→两小时内电话确认”
“3.财务同步处理→邮件发送电子票”
结尾配上一张笑脸:“别担心,这事有人管。”
发布按钮按下后,他又把链接推送给最近三天咨询过发票问题的十六位客户,私信内容统一写着:“您之前问的事,现在这样办,试试看?”
不到半小时,系统接连跳出六条新工单,全部标注为“发票拆分+加急”。他一条条点开查看,发现五例都在两小时内完成初审,其中两例客户主动追加了备注:“看到视频才敢提,怕你们嫌麻烦。”
他把这几条摘出来,放进《执行日志》的“转化案例”栏,顺手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对勾。
四点十七分,电话响了。是客服主管打来的:“有个老客户情绪有点激动,说上次跟进的小李走了,没人认账,非要见负责人。”
刘好仃记下客户编号,回拨过去。电话接通后,他没先道歉,也没解释制度,而是直接说:“您放心,这事我接手,从现在起我负责到底。明天上午十点前,我会给您一份书面说明,包括后续对接人姓名、电话和承诺事项。”
对方沉默了几秒,才说:“我不是要闹事,就是怕说了不算。”
“咱们都不是一天两天了。”刘好仃语气平实,“您信我一次,我让您看得见变化。”
挂了电话,他在系统里为这位客户标记了“服务保障优先级”,并更新《协同机制》补充条款:“主责人变更须提前48小时通知客户,并附接任者联系方式及电子签服务承诺书。”随后发邮件给行政和技术,要求嵌入人事审批流程。
做完这些,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五点四十分。窗外天色渐暗,楼下厂区的装卸车还在运转,灯光扫过玻璃幕墙,一闪一闪。
他打开《优化策略执行日志》,把今天的三项异常逐条归档:
1.视频传播偏差→已优化表达方式,转化率回升;
2.人员交接断档→已建立强制通知机制;
3.客户信任质疑→已个案闭环,机制补漏。
最后一行写着:“首日运行平稳,三项异常均已闭环。”
六点十一分,系统自动弹出今日工作总结模板。他没提交,而是最小化窗口。桌上的速溶咖啡依旧没开封,杯子还是早上摆的那个角度。
客服页面忽然跳出一条新消息。
一位客户写道:“你们那个专人跟进的服务,是不是每次……”
话没说完,光标还在闪。
刘好仃看着那行字,手指悬在键盘上方。
他没删,也没回。
而是轻轻点了下“标记为待跟进”,然后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