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65集:方案改进速实施(2 / 2)

刘好仃起身活动了下肩膀,顺手从抽屉里摸出一包饼干。包装有点皱,是他儿子上个月塞进他包里的,写着“老爸加班专用”。他掰了一块放进嘴里,甜味混着点咸,还挺搭茶。

坐回来时,他顺手关掉了所有无关页面,只留下主看板、协作群和实时日志流。屏幕中央,三条曲线正在同步上升:A类任务完成度98%,b类灰度发布倒计时40分钟,c类试跑数据每五分钟刷新一次,波形平稳。

他盯着看了会儿,忽然发现c类数据里有个小突刺——第三家客户在十点十七分突然被打了高优先级标签。他点进去查操作日志,发现那段时间客户只是登录查看了订单进度,并无异常请求。

问题出在哪?

他调出模型判断逻辑树,一层层往下剥。最终定位到一个参数权重设置偏高:客户最近三天登录频次被放大了两倍,而这个系数原本是为了捕捉潜在加急意向设计的。可这位客户本就是个爱操心的主,天天看进度,系统反倒把他当成了火急火燎的VIp。

他轻轻敲了下键盘,在文档c类备注里追加一句:“登录频次权重需动态衰减,避免惯性行为误判。”然后@了技术组:“先调低系数试试,别让勤快人背锅。”

对方很快回复:“已调,下一波数据见效果。”

下午四点十八分,b类轻量模块正式推送灰度版本。五分钟后,监控系统显示首批两千名测试用户中,弹窗触发准确率回升至91.3%,仅有极少数延迟反馈,未出现漏触情况。

他点了根新笔,在便签最底下划了一横,写下:“三线推进,暂无堵点。”

这时候,办公室外走廊传来换班的脚步声,楼下车间的运输车也开始频繁进出。他看了眼时间,六点零七分,离交接还有五十多分钟。

他没动。

手指在键盘边缘轻轻敲着节奏,眼睛盯着c类的第二次数据刷新。上次那个突刺消失了,客户标签回归正常。他又翻了A类的日志,发现有几次“免费设计”被正确过滤,只在客户反复追问并点击报价页时才触发弹窗。

稳住了。

他正准备把今日实施情况汇总成一句话发进群,屏幕右下角突然跳出一条告警提示:

b类模块在某款老型号手机上出现内存占用过高,连续触发两次系统警告。

他眉头一紧,立即调出性能日志。果然,轻量版虽然降低了采样频率,但在低配设备上仍存在资源释放延迟的问题。不算致命,但长期运行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他没急着下结论,而是把问题截图保存,打开文档,在b类措施后面加了个星号:“注意低端机型资源回收机制,建议增设运行时负载检测开关。”

然后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肩膀发出轻微的咔哒声,像是零件太久没润滑。他活动了下脖子,重新坐下,目光落回主看板。

三条曲线依旧平稳爬升,最新一轮数据归档正在进行。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19:08,灯光映在键盘上,打出一片柔和的亮斑。

他的右手搭在回车键旁,左手捏着那张写满笔记的便签纸,边缘已经被手指磨出了毛边。

窗外,车间的搬运轨道还在运转,红外灯一闪一闪,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