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64集:方案改进新计定(1 / 2)

光标在“发送”键上轻轻一落,那条静静停驻已久的链接终于滑进了协作群。刘好仃没看回音,也没等谁冒头接话,手指顺势往下一划,把刚发出去的文档又从群里点开,确认了一遍权限——仅查看,可评论。

没问题。

他把页面缩小,退回到主界面。测试日志还在后台运行着残余数据的归档,流程图则摊在另一侧屏幕,像一张被反复翻阅的地图。他盯着看了几秒,新建文件夹的动作几乎是本能。

《1664_改进计划草案_分层推进》。

标题打完,他顺手加了个备注:初稿,待审。表格拉开,三行标题列得整整齐齐——A类执行层,b类设计层,c类决策层。每一行人、预计完成节点。

他先填A类。

“规则漏绑,关键词未联动触发应急预案。”

改进方向写得干脆:“补机制,不靠人盯。”

措施更具体:“建立每周自动扫描敏感词库机制,新增‘免费设计服务’等竞品高频话术为必检项。”

责任人暂时空着,节点框了个红圈:3日内上线补丁。

敲完回车,他喝了口茶。杯子早就凉了,但他喝得自然,像是习惯了这种温度。放下杯时,指尖在桌面上蹭出一点水痕,他也没擦。

转到b类。

“移动端用户滑动过快,弹窗判定失效。”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再小的漏洞,卡在客户转化口上,就是一道坎。

改进方向他琢磨了几秒,写下:“让系统学会等半拍。”

接着补充措施:“增加滑动速率识别模块,结合页面加载完成状态,双条件同时满足才触发弹窗。”

他顿了顿,在后面加了一句:“避免误触,也防止漏触。”

时间定在7天内完成原型测试。

c类最难啃。

他盯着那一行空白,手指在键盘上方悬了两秒,才慢慢敲下:

“算法因单一参数临界值误判客户优先级,导致插单风险。”

改进方向改了好几遍,最后定为:“让系统记住老客户的样子。”

措施写得最细:“引入近90天行为数据作为权重因子,降低短期参数波动影响;设置客户稳定性评分模型,防止单次异常请求被过度响应。”

开发周期拉到了15天。他知道这事急不来,得调数据、跑模型、做验证,一步错,全盘偏。

写完三项,他往后靠了靠,椅子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办公室没人,只有空调低低地吹着风。他眯眼扫了一遍表格,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于是又在页脚加了一行总结:

“改进不是修坑,是给路装感应器。”

他笑了笑,自己念了一遍,觉得这话有点意思,但又不至于夸张。就留着吧。

这时候,系统提示音轻轻“叮”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