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62集:方案效果再验证(2 / 2)

改完后,他盯着屏幕等了几分钟,等系统自动生成新的校验报告。

一切正常。

第五轮,也是最后一轮:高强度并发场景。

八组模拟客户在同一分钟内发起定制咨询,其中五单涉及密封槽结构,两单要求极限薄边,还有一单直接上传了竞品厂的图纸要求对标优化。

这是极限拉扯。

他双手搁在键盘两侧,眼睛盯住四分屏上的每一个跳动数值。

客服端知识库顺利调取应对策略,弹窗全部触发;生产调度根据优先级自动排序,未出现资源冲突;cR系统对五家模拟A类客户启动了专属跟进提示。

一切看似平稳。

直到第六十七秒,调度模块突然将一单非紧急订单列为“插单待处理”。

他又调出日志,果然还是那个“异形边”在作祟。虽然加了双重校验,但这一单客户等级刚好达标,交期压缩幅度又卡在临界值,被系统误认为高优任务。

他迅速在判断逻辑后追加一条例外规则:若该客户近三十天无加急记录,则不参与自动插单评估。

然后关闭所有调试窗口,清除临时参数,将五轮测试的完整数据包打包,命名:“1662-竞争应对验证_闭环版”,存入内部档案库。

整个过程用了两个小时零四十分钟。

他没叫任何人来确认结果,也没发消息通报进展。只是在个人笔记里写了一句:“三处临界点暴露,主干通,枝节颤。”

写完,他删掉了测试用的模拟账号组,退出封闭日志模式,重新接入实时监控流。

屏幕上,工单列表正安静滚动。第十五单刚刚进入预审环节,客户上传的图纸标注清晰,需求明确,分类系统自动打上了“建材-A”标签。

他点开详情页,看到下方的服务推荐栏已根据搜索来源匹配了相应内容。有个“点击查看排期案例”的按钮,颜色醒目,位置合理。

这时,系统轻轻“叮”了一声。

是自动报告生成完毕的提示。

他移动鼠标,准备打开文件。

指尖悬在触控板上方,忽然停住。

转而点开官网后台的访问热力图,放大到首页中部区域。那里是“快速定制入口”的按钮位置。过去半小时内,点击密度比昨日同期高出四成。

他收回手,重新坐正。

屏幕中央的数据看板仍在刷新,最新一条记录显示:

用户停留时长——一分四十八秒。

资料下载——一次。

咨询发起——一条。

他抬起右手,食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