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人围着一台显示器,逐项核对上线清单。前端改版、标签体系、资料更新、触发逻辑——四项任务全部确认无误。
“那就同步推。”刘好仃说。
小周点了发布按钮,官网首页瞬间刷新。新的图文模块出现在显眼位置,浮动提示也悄然上线,像一句轻声的问候。
老赵盯着后台日志,等待第一个真实触发记录。
李工检查完资料包链接,确认无误后发到共享目录。
小周则开始准备后续版本的优化点,顺手记下几个可能提升点击率的小改动。
刘好仃没动。他回到自己工位,把客户行为追踪系统的实时日志窗口拖到副屏左侧,固定不动。主屏上是刚打印出来的《执行进度表》,红笔圈出的时间节点格外醒目。
他倒了杯温水,喝了一口,放在右手边。鼠标轻轻一点,刷新页面。
日志滚动,一条新记录跳了出来:【访客行为更新:Ip221.18.76.*汕头,今日第3次访问,停留时长9分12秒,下载《技术问答_V1》与《样件交付流程》】
系统自动标注:【已进入唤醒池A类】。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这条记录复制下来,粘贴进当天的执行日志文档。文档标题是:“V2.0执行跟踪_第1天”。
小周凑过来看了一眼:“他会不会收到提示?”
“会。”刘好仃说,“下次他打开网页,就会看到那句话。”
“哪句?”
“您关注的技术方案已补充三项实测数据。”
小周笑了:“希望他别当成广告关掉。”
“只要内容是真的。”刘好仃说,“就不会被当成广告。”
李工从车间回来,手里多了两张带水印的检测图。“生产部同意用了,还说如果需要现场拍摄,随时配合。”
“回头安排一天。”刘好仃接过照片,“拍的时候别只拍产品,也拍人。老师傅站在窗边检查密封条的样子,比冷冰冰的参数更有温度。”
老赵那边又联系了It,确认明天上午可以进行全量接口对接。
“他们答应加急。”他说,“说是看咱们今天跑通了测试,觉得这事靠谱。”
“不是靠谱。”刘好仃纠正,“是数据说话。他们也想看看,这套机制到底能不能带来实际咨询量。”
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换班的工人走过走廊,有人喊谁吃饭,没人应。
小周还在调整浮动提示的动画时长,试了三种速度,最后选了最慢的一种。
“太快像抢钱。”他说,“慢一点,才像提醒。”
李工把更新后的样件资料包上传至官网,测试下载速度,确认无误。
老赵则把标签体系的操作手册发给了It,备注了几个关键字段的含义。
刘好仃依旧坐在原位。屏幕上的日志窗口不断刷新,偶尔跳出新的访问记录。他手动刷新了一次,确认汕头Ip的状态仍是“A类”,未变化。
他拿起笔,在便签纸上写下:“唤醒机制已启,待首次触发反馈。”
笔尖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不催,不扰,只等。”
窗外天色渐暗,楼道灯自动亮起。
办公室里,四台电脑屏幕各自亮着不同的界面,像四条并行的轨道,朝着同一个方向运行。
刘好仃的手指轻轻搭在鼠标上,等待下一次系统提示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