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笔帽拧进便签本的夹层,像给它安了个小窝。电脑屏幕还亮着,F5键在指尖下轻轻弹起,页面刷新,访客追踪系统跳出一条新记录:Ip地址221.18.76.*,来自汕头,停留时间六分零三秒,打开了《常见技术问答_初稿_V1》pdF文档,并翻到了第三页“封装防潮原理示意图”。
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七点四十二分。办公室灯刚打开,走廊尽头传来拖地的声音。
“小周,来了就开机,调上周的数据。”刘好仃头也没抬,“从策略执行那天算起,七天整,我要线上互动全量报表。”
小周拎着包进门,外套还没脱:“已经同步后台了,刚才It说防火墙日志也导出来了,那个弹窗推送成功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九。”
“不错。”刘好仃点了下鼠标,“把留资客户按区域拉出来,重点标粤东、东莞、厦门三条线。”
李工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质检单:“样件批次昨天全检完了,合格率九十六点二,比上个月高两个多点。烘干工序稳定了,没人再抱怨温控漂移。”
老赵抱着档案盒跟在后头:“我刚把最近十五封客户邮件过了一遍,高频词排了个序——‘最小起订量’出现七次,‘交货周期’六次,‘能不能定制包装’五次。”
“说明他们在认真看。”刘好仃翻开笔记本,上面写着“策略执行预备事项”,第一条已被划掉,“现在不是有没有人看的问题,是看完之后动不动手。”
四人围到小周电脑前。屏幕上并列三张图表:访问量曲线、留资转化率柱状图、询价客户分布饼图。
“你看这个。”小周指着第二张,“策略启动前一周,平均每天两个留资;这七天,日均三点四,最高一天五个。总增长百分之七十二,但去掉粤东那块,就只剩百分之二十八。”
刘好仃盯着饼图:“粤东占了六成八?”
“对,而且全是同一个关键词进来的——‘抗潮湿玻璃’。”
“不是通用搜索,是精准需求。”李工接话,“说明我们的信息触达打中了痛点。”
“可为什么别的地方没动静?”老赵皱眉,“福建、广西也有高湿地区,怎么一个咨询都没有?”
“也许他们用别的词搜。”小周说,“比如‘防雾玻璃’‘耐潮板材’,咱们的关键词库还得补。”
刘好仃没说话,转头打开订单系统,筛选近两周报价申请单。三家企业名字跳出来:东莞陈总、汕头林志宏、惠州一家新公司。
“这三个都进了报价阶段。”他说,“以前这种级别对话,一个月都不一定能碰上一次。”
“那是不是可以认为,策略见效了?”小周眼睛亮了。
“见效不等于有效。”刘好仃摇头,“我们得知道哪一步起了作用。是弹窗?是资料?还是测试数据本身?”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
“这样。”刘好仃拿起笔,“我们分三层看:第一层,访问能不能留下联系方式;第二层,留下后会不会进一步问价格或起订量;第三层,问了之后有没有推进到报价环节。”
“你这是建漏斗模型啊。”小周笑出声。
“我不懂什么叫模型。”刘好仃也笑了,“我就知道水从大桶倒进小杯子,总会洒一些。我们要看的是,洒多少正常,哪些环节能少洒点。”
大家重新分工。小周整理数据链路,李工核对样件交付节点与反馈时间的关系,老赵归纳客户问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