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他说,“就按这个方向继续补。”
“那我现在发给李工和老赵看看?”
“先存一份到‘气候关联需求’目录。”刘好仃说,“等中午前没人提意见,再同步。”
话音刚落,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新消息提醒。是邮箱通知。
他点开一看,来自东莞陈总的助理:【样品测试时间定在下周三上午十点,届时将带第三方检测人员到场,请提供完整工艺说明及封装材料来源证明。】
小周凑过来看了一眼,眼睛亮了:“这是要动真格的啊!”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把这条消息复制粘贴进了共享文档的“关键进展”栏,然后在旁边打了个星标。
“李工那边能出材料证明吗?”小周问。
“能。”刘好仃说,“让他今天就把文件准备好,不用等催。”
“那佛山和厦门呢?还要继续等?”
“等。”刘好仃关掉弹窗,目光落在排程表上,“现在只有一家动了,不代表趋势成了。咱们的脚步不能乱。”
中午前,老赵送来一份打印好的简报,封面手写了“气候误判案例复核(第一版)”。刘好仃翻了翻,发现他在其中一起退货记录旁加了红圈,并注明:“客户曾提出换包装,被销售以‘成本过高’驳回。”
他把这页多看了两眼,然后放进自己的文件夹。
下午三点,小周更新了共享表格。除了东莞的积极跟进外,又有两家非目标客户通过官网留言询问类似产品。虽然还没留下联系方式,但Ip地址显示都在华南地区。
“热度确实在升。”小周说,“要不要考虑扩大试点范围?”
“再等等。”刘好仃靠在椅背上,“火苗起来了,不代表就能烧旺。现在加柴,万一风向变了,反而呛自己。”
他打开U盘,把今天的全部记录归档进“第一轮反馈总结(初稿)”文件夹。文件名后面特意加上了日期和版本号,方便后续追溯。
下班铃响过一轮,车间的声音渐渐平息。李工回来交了一份温控曲线图,平稳得像条直线。“没问题。”他说,“只要原料批次一致,这个工艺能复制。”
刘好仃点点头,把图存进资料库。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茶杯里的水凉了,他没倒,又续了半杯热水。茶叶重新浮起来,打着旋儿。
他打开“客户关注点清单”,在最后加了一条:**是否具备应对突发高湿环境的实际经验?**
然后点开生产系统,在下周二的红色星号旁边,新增一行小字备注:
**待确认事项:封装材料批次、检测人员资质备案、现场讲解分工。**
做完这些,他站起身,把椅子推回桌下。台灯还亮着,映着屏幕上未关闭的文档。
走廊尽头传来锁门的声音,有人走了。
他没急着关电脑,而是翻开便签本,找到压在鼠标垫下的那三个名字。拿起笔,在“东莞陈总”
笔尖顿了顿。
又在“佛山林经理”和“厦门黄工”之间,轻轻点了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