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手指刚从回车键上抬起,屏幕上的“成果固化方案”任务看板自动刷新,优先级标签跳成了深蓝色。他没动,只把显示器往自己这边拉了半寸,让光斑避开眼睛。
“昨天说的那句话,都写好了吧?”他转头看向小周的方向,声音不高,但会议室里三个人的动作同时顿了一下。
小周从笔记本上抬头:“写了!我改了好几遍,保证朗朗上口。”
李工推了推眼镜:“我按您说的,加了个工单号,怕光讲道理新人听不懂。”
老赵翻着自己的本子:“我也补了案例,就是不知道说得清不清楚。”
“那就一个一个来。”刘好仃点开投影,四条经验语录并排出现在白板上。
他指着第一条——“别等火烧起来才找水龙头”,笑了笑:“小周这句,听着像提醒人下班关煤气。”
会议室里一松,小周挠头嘿嘿笑。
“但问题在哪?”刘好仃话锋一转,“这句话是教训,不是步骤。新人看了,知道先查哪里吗?知道第一步打开哪个系统吗?”
笑声停了。
“老赵那句‘客户的每一次抱怨,都是给我们递图纸的人’,我最喜欢。”刘好仃语气缓下来,“可新人要是没见过那张‘图纸’长什么样,怎么接?”
他调出一张旧工单记录:“还记得这单吗?客户说镀层起雾,我们一开始当质量问题处理,结果是你发现他们仓库靠海,潮气直接渗进包装纸。这才有了后来的防潮等级标注。”
老赵点头:“那次真是踩坑里爬出来的。”
“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留一句金句,而是把踩坑的脚印一个个画出来。”刘好仃在屏幕上划出七栏表格,“以后所有经验,全得塞进这个‘七步法’里:问题怎么冒头的,数据在哪查,谁该第一个动手,干完怎么验,最后怎么变成规矩,再怎么传下去。”
小周举手:“那……我的‘水龙头’还能用吗?”
“能。”刘好仃点头,“但得改成:‘第13号报警触发后,立即调取近三日湿度记录,同步通知技术组复核温控参数’。你看,这不是口号,是动作指令。”
李工若有所思:“就像机器操作手册那样,一步一图?”
“对路了。”刘好仃敲下回车,文档标题更新为《标准动作包V1.0》,“咱们这套土办法,现在要穿正装上班了。”
老赵忽然问:“那以后是不是连吵架都有标准流程?”
“当然。”刘好仃笑出声,“第一句不能说‘你搞错了’,要说‘咱们核对一下原始数据’。第二句不能拍桌子,得打开共享屏。第三句——如果还没解决,就标红提报例会。”
几个人都笑了,气氛松了下来。
刘好仃趁势打开客户列表:“笑归笑,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咱们稳住了局面,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
小周收住笑:“您意思是……主动出击?”
“不是打仗,是送温暖。”刘好仃点出十七家高频复购客户名单,“这些人不是最挑剔的,就是最着急的。但他们愿意一次次回头,说明信我们改得快。”
李工皱眉:“可我们现在已经是极限响应了,再多怕顾不过来。”
“不是让他们多下单。”刘好仃滑动鼠标,调出一份模板草案,“我想每季度给他们发个‘气候适配建议报告’,附上他们自己过去半年的订单参数变化曲线,再提醒一句:‘雨季将至,建议加强包装密封性’。”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小周眨眨眼:“这不像是卖货,倒像物业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