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37集:新危机策略定(1 / 2)

小周的回复在屏幕上跳出来时,刘好仃正把笔帽拧上又拧下。消息只有五个字:“人没换,休假。”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两秒,顺手点开客户官网的更新日志——三天前,对方发布了新厂房竣工仪式的照片,背景里摆着一排崭新的镀膜设备。

他没急着说话,而是打开内部通讯群,把截图发了进去,附了一句:“查一下,这批设备是哪家供应商供的。”

不到三分钟,小周回得最快:“群里有人认出是‘科恒光材’的定制款,去年他们给华东一家厂做过同系列。”

老赵这时候端着茶杯走进来,低头瞅了一眼屏幕:“科恒?那不是专门做高透低反材料的吗?咱们这行里,能搭上他们线的,可都不简单。”

“可不是嘛。”刘好仃把椅子往后一推,起身走向会议室,“走,碰个头。”

七分钟后,四个人围在投影屏前。刘好仃把华南客户的订单数据调出来,分段拉成柱状图。从三个月前每月采购十二吨高附加值镀膜玻璃,到上周归零,曲线像被刀削过一样利落。

“这不是排产调整。”他说,“这是战略转移。”

李工皱眉:“可要是真换了供应商,按理说会有技术磨合期,不可能直接上量产设备。”

“所以人家早就偷偷试过了。”刘好仃点了点屏幕右下角的一张细节图,“你们看这台镀膜机旁边的操作员胸牌,穿的是白底蓝边工装——那是科恒自己的技术团队。”

空气静了一瞬。

老赵放下杯子:“你的意思是,他们早就谈妥了,现在只是走个形式?”

“不止是谈妥。”刘好仃翻出另一组数据,“过去一个月,我们收到的询盘多了三成,可实际成交只涨了不到一个点。多出来的需求,全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线冷得像冬天的水管。”

小周接话:“他们在用我们稳住市场,同时悄悄切换核心供应?”

“聪明人做事,从来不说破。”刘好仃关掉图表,拿起记事本,“但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是等他们正式退单那天再反应,还是现在就动手?”

老赵搓了搓脸:“动可以,但往哪动?人家设备都装上了,总不能上门求合作吧?”

“不求。”刘好仃翻开一页新纸,写下三个问题:

第一,是不是大客户?

第二,是不是彻底转走?

第三,有没有可能抢回来?

他一条条解释:“年采购额占我们高端线百分之九,是;订单断崖下跌且上了新设备,算是彻底转走;至于能不能抢回来——”他顿了顿,“还没签死约之前,都有机会。”

李工问:“可我们现在连对方决策链都摸不清,怎么介入?”

“那就先建通道。”刘好仃转向小周,“你手上那些行业群,能不能找个跟科恒打过交道的人?不用多熟,只要知道他们最近项目节奏就行。”

“能。”小周点头,“我认识一个在检测机构的朋友,常给他们做第三方认证。”

“好。”刘好仃又转头对李工,“上次你说现场适配有问题,湿度控制偏差大。既然他们刚上设备,肯定也得调参数。你带两个人,把咱们那套预处理优化方案整理成简版,做成‘技术支援建议书’。”

李工一愣:“主动送上门?”

“不是送,是借。”刘好仃笑了笑,“就说我们注意到同行新线投产,有些共性难题可以分享经验。不提买卖,只谈技术。”

老赵听得直摇头:“这招悬啊,人家未必买账。”

“买不买是他们的事。”刘好仃笔尖一顿,“我们只管递不递得出这一步。真要一点动静没有,至少说明人家铁了心不留缝。可万一……他们正在为某个参数头疼呢?”

小周眼睛亮了:“那就是我们的机会窗口!”

“对。”刘好仃合上本子,“以前我们等客户开口才动,现在得学会——他们还没说话,我们就已经站在门口了。”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老赵叹了口气:“你是想搞‘前置预判’?”

“不止。”刘好仃重新站起来,在白板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一条叫‘动态响应’,继续盯消息、盯订单、盯反馈;另一条,我叫它‘主动探针’——派技术去露脸,情报组去打听,双轨并行,谁也不靠运气。”

李工问:“人力够吗?我现在这边还有两个系统升级任务压着。”

“停。”刘好仃干脆地说,“非紧急项目全部缓一周。现在最要紧的不是流程优化,是保住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