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17集:新效果再评估(2 / 2)

小周盯着图表:“所以这些不是碰巧?”

“不是。”刘好仃指着最后一段上升曲线,“每次我们认真回应一个问题,哪怕只是改一张图、标一款胶,七到十天后,数据就会说话。它不会骗人。”

老赵点点头:“原来我们真在一点点变好。”

“不是一点点。”刘好仃笑了,“是一天天在变好。只不过以前没把这些事串起来看。”

林组长看着图表沉吟片刻:“接下来是不是该定个目标?比如三个月内把返修率再降一半?”

“目标要有。”刘好仃说,“但现在更重要的是确认一件事——我们这套做法,是走得通的。今天我们评估的不只是效果,更是方向。”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四个字:“回应有效”。

底下几个人都安静了一瞬。

小周轻声说:“我以为我们会先说‘技术达标’或者‘流程优化’。”

“那些是手段。”刘好仃转身,“我们要达标的,是人的需求。客户随口一句话,孩子想听歌,家长怕镜子起雾喇叭坏——这些声音,以前被当成噪音。现在我们知道,那是信号。”

小李翻了翻手里的记录:“今天早上又收到一条留言,说希望镜子能在洗澡时提醒‘水温太高’。”

“记下来。”刘好仃打开《用户声音归类表》,新增一行,“归类到‘安全提示·家庭使用’。”

老赵忽然问:“你说我们要不要做个汇总表,专门登记这些还没落地的想法?免得忘了。”

“已经在做了。”刘好仃调出另一个文档,“叫《待回应池》,按场景分了类。等资源允许,优先级高的就拉进来。”

下午四点,打样间再次传来消息。小周抱着三块完成老化测试的新样品走出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全通过!温度循环二十次,湿度九十持续四十八小时,灯带亮度偏差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

刘好仃接过样品一块块检查,边缘过渡平滑,光线连贯,没有断点也没有闪烁。

“可以准备批量试产了。”他说,“通知装配组,下周安排两条线做验证生产。”

林组长立刻拿出手机记下事项。老赵则把最新的材料清单打印出来,贴在打样间门口的公告栏上,还特意用红笔圈出三种禁用胶水型号。

“以后这就是标准。”他说。

刘好仃回到工位,打开打印机,把《新变化应对策略阶段性评估摘要》一页页输出。封面写着三行字:

1.技术问题已闭环,边缘光衰达标

2.客户信任在回升,返修率显着下降

3.回应机制成体系,经验正转化为制度

他夹好文件,正准备起身,小周突然冲进来,手里举着手机。

“刘师傅!第二批老化测试的数据出来了,比预期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