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对接员:“佛山供应商已确认长期合作意向,应急清单新增三家备选,均支持48小时加急配送。”
林组长:“临时工艺小组今日轮值启动,首件打样预计下午四点完成,全程录像留档。”
刘好仃一条条看完,点了全部“已读”。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九点差七分。
每天九点,是他开短会的时间。
他站起来,走到会议室门口,拉开门,把投影仪打开,调出昨天的柱状图和今天的订单列表。
人陆续进来。
小李端着豆浆,这次吸管没咬扁。王工手里还是那支笔,但本子上画的不再是流程图,而是一个带灯带的镜子草图。张主管抱着笔记本,封面贴着一张便利贴,写着“话术V2”。
“开始吧。”刘好仃说。
他没放PPT,直接切到系统界面,展示当前在途订单中带有“防雾”或“定制照明”的数量——一共二十三单,分布在六个客户。
“这不是试点了。”他说,“是开始了。”
王工皱眉,“这么多?我们还没出标准呢。”
“正因为没标准,才要快出。”刘好仃说,“从今天起,每天上午九点,我们花十五分钟,看数据、调重心、定动作。不求一步到位,但求不停往前走。”
张主管举手,“有个问题,客户问‘能不能保工期’,我们现在敢不敢承诺七天交付?”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刘好仃没马上回答。他点开排产系统,查看当前产能利用率,又调出物料到货预测,最后看了眼质检组的人员排班。
“能。”他说,“但有条件。定金到账、图纸确认、物流可配,三项满足两项,我们就签七天协议。做不到,退单,不拖。”
王工苦笑,“压力全在我们身上啊。”
“压力从来都在。”刘好仃说,“以前是压在客户头上,现在换我们扛。”
没人再说话。
小李突然开口:“我刚收到一条客户咨询,问能不能在防雾镜上加蓝牙音箱,声音从玻璃里透出来。”
众人一愣。
“有这事?”刘好仃问。
“真有的。”小李把聊天记录投到大屏上,“客户说想装在浴室天花板上,想要沉浸式体验。”
王工摇头,“这太离谱了。”
“不离谱。”刘好仃却笑了,“说明我们在他们眼里,开始变得‘能折腾’了。”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客户预期管理”旁边写下新的一行字:
“我们不怕客户提要求,只怕他们不再提。”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工位,打开监控画面。打样间里,老赵正拿着卡尺量第一块样品的边缘厚度,小周蹲在旁边检查线路接口,林组长站在一旁记录数据。
他点开计时器,记下“首件打样开始冷却”时间:下午三点十八分。
电脑右下角弹出新消息:
“《需求风向标》v1.0第三轮数据更新”
今日新增趋势词:“音响集成”“触控开关”“变色玻璃”
复合需求匹配度上升27%
建议响应等级:高
刘好仃盯着“音响集成”四个字看了两秒,拿起内线电话。
“小李,”他说,“把‘音响’‘触控’‘变色’也加进关键词库,权重拉到最高。”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又要改?”
“不是改。”刘好仃看着打样间的实时画面,第一块样品正在缓缓降温,“是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