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多大事。”刘好仃反而笑了笑,“但也不是小事。一个名字变了,整块数据就废了。我们靠数据说话,数据断了,话就说不利索。”
“我马上补一份接口规范修订草案。”陈工说,“两小时内发你。”
“好。”刘好仃点了下头,“但这事不能只靠一个人记性好。”
他切换页面,打出一行大字:
**问题归因三分法**
底下分三栏:
-是技术缺陷?
-是流程漏洞?
-还是协作机制缺失?
“第一项延迟,表面是技术逻辑问题,其实是流程漏洞——我们没规定谁来审核规则变更的影响范围。”
“第二项匹配失败,是标签体系不全,属于技术缺陷,但也暴露了我们和市场脱节,缺乏语料积累机制。”
“第三项字段丢失,看起来是个人疏忽,实则是协作机制缺失——没有变更预警,没有影响通报,大家各自为战。”
他说完,会议室安静下来。
小李低头记笔记,王工在那头沉默良久,才说:“以前我觉得只要把活干完就行。现在看,光干完不行,还得知道为啥这么干。”
“没错。”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们不是在修系统,是在建一套能自己长脑子的反应机制。”
投影熄了。
刘好仃把文件另存为《预案验证分析纪要V1.0》,加密上传,权限设为“仅核心成员可见”。桌面留下一张便签纸,上面是他亲手写的几个字:
**自动化闭环=命门**
小李收拾东西准备走,临出门前回头看了一眼。刘好仃已经重新打开了后台日志界面,手指在键盘边缘轻轻敲着,像是在数心跳。
王工先走了,去处理真实的客户工单。
陈工在线上确认待办事项,承诺尽快提交草案。
办公室又安静下来。
刘好仃调出历史变更日志,准备逐条筛查过去三个月的所有字段变动。他知道,有些问题不会写在报告里,只会藏在某次深夜的无声更新中。
鼠标滚轮向下滚动,一条条记录滑过。
突然,他在某条不起眼的日志前停住。
日期是三天前,操作类型为“结构迁移”,影响范围写着“局部测试”。
可就在这一行下方,有一条附加指令被折叠隐藏,展开后显示:
`>>自动同步至生产环境(标记:紧急)`
他眯起眼,把这条记录复制到本地文档,新建了一个表格。
第一列写下时间。
第二列填入操作内容。
第三列,他敲下两个字: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