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596集:新挑战进展勤跟进(2 / 2)

“要不要反向联系客户确认?”小李问。

“不用主动提名字。”刘好仃摇头,“但一旦客户说了,立刻进档案,标红处理。信任档案不是摆设,是反应堆。”

会议继续。小李汇报了“信任档案测试组”第一周数据:客户问题响应平均时间缩短40%,但不同客户的信息归集标准不一,有的记了三次沟通,有的只写了一句“已解决”。

“问题不在系统。”刘好仃翻着数据,“在我们问得不够细。比如‘已解决’——怎么解决的?改了哪条参数?客户点头了还是夸了?这些才是活东西。”

王工补充:“有两个客户提到,深玻科销售最近又来了电话,说价格还能谈。”

话音刚落,桌上几个人都抬了头。

“什么时候?”刘好仃问。

“一个是昨天下午,一个是前天晚上。”

“有没有说具体降多少?”

“没提数字,就说‘可以再商量’。”

刘好仃没接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片刻后说:“这不单是降价信号,是冲着我们来的第二波。他们知道自己功能抄了我们,就想用价格把客户先绑住。”

他站起身,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一边是功能,一边是价格,一边是服务。他们抄了功能,压了价格,我们就得把服务这根线拉得更紧。”

“从现在起,所有回访增加一句话:‘您提的建议,我们做了什么改进’——不是概括,是具体事。比如宏达厂那次报警延迟,就说‘加了双通道检测,现在45秒内必响’,让客户听见回音。”

小李举手:“要不要做成自动推送?比如客户提过问题,系统定期发条进展?”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别用群发语气。像朋友聊天那样,‘上次您说的界面卡顿,我们把加载逻辑重写了,您试试看还卡不卡?’——让人觉得,真有人在听。”

王工笑了下:“这招狠,客户会觉得不反馈都不好意思。”

“本来就是双向的。”刘好仃也笑了,“我们不是求他们用,是陪他们用。”

会议快结束时,陈工突然说:“深玻科官网昨天更新了客户案例,加了两家新名字。”

“是哪两家?”

“一家是惠州的,一家是佛山的。名字对得上,但没现场照片,只有设备示意图。”

“查过他们有没有签我们原来的意向客户吗?”

“正在核对。”陈工低头看平板,“佛山这家,三个月前跟我们深度沟通过温控方案。”

刘好仃沉默两秒,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圈了个日期:“下周三前,把所有潜在客户列个清单,重点盯这几家。谁被联系了,第一时间报上来。”

十一点二十分,会议散了。王工和陈工先后离开,小李留下来改简报模板。刘好仃没走,坐在会议桌旁翻刚打印出来的初稿。

纸页翻到第二页,他停在“外部干扰记录”那一栏,红笔圈住空白处,写下:“需补充竞品接触的具体话术路径”。他抬头看向小李:“这一栏,加个选项——‘主动联系’‘被动提及’‘多次跟进’,分类记。”

小李敲着键盘:“加好了,下版就用。”

刘好仃把纸往面前拉了拉,目光停在“客户说了什么”那一列。宏达厂的记录写着:“报警没再出,服务比以前实在。”

他盯着这行字看了几秒,伸手拿起红笔,在后面轻轻补了一横,像在确认某个信号是否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