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接口?”
“电源那个。”老黄指了指副机,“昨天我拧紧了,这种小细节,客户看不见,但出了事就是大问题。”
刘好仃反应过来:“你是说,把‘接口加固’‘外壳防尘’这些维护动作也列出来?”
“对。”老黄点头,“越细越显得我们真天天在管。”
“加!”刘好仃提笔就写,“‘每一台设备,每周三次接口检查,每月一次全系统压力测试’——写上去,不怕啰嗦。”
新人甲赶紧翻出标签纸:“我这就去打印。”
“等等。”刘好仃拦住她,“先分类。”他让新人甲把这两天收集的问题重新过一遍,标出哪些是问“能用多久”“坏了咋办”“后续服务贵不贵”的。
新人甲快速归类,抬头报数:“涉及长期使用的,一共三十四条,占总提问的六成八。”
“六成八。”刘好仃把数字写在本子上,推到小李面前,“你看,不是我们想改,是客户逼着我们改。”
小李没话说了。
“所以。”刘好仃站起身,把本子收进口袋,“下一步,不加新环节,不改大流程,就在现有基础上,把‘时间证据’亮出来。”
他一条条安排:
“新人甲,把三号炉维护摘要打出来,重点标出‘零更换’‘实时监控’‘响应时效’;
小李,话术卡背面加一行承诺,接待时主动提‘八小时到场’;
老黄,把日志里最稳的三天数据做成简图,配上说明,和维护记录一起上墙。”
“那……客户回访视频呢?”新人甲问。
“先做个预告。”刘好仃从本子撕下一页,写下:“首批客户使用反馈视频,将于下月发布”,递给新人甲,“贴在展板右下角,字体小点,但要看得见。”
四人立刻分头行动。
新人甲拿着打印纸去贴维护摘要,小李重新排版话术卡,老黄调出日志截图,刘好仃则站在展板前,调整布局。
他把倒计时牌往左挪了五公分,在空出的位置贴上“实况证据区”标题,
-三号炉连续运行92天,无非计划停机
-核心部件零更换记录
-近三个月远程响应平均4.1小时
-电压波动0.25%测试实录(附截图)
-每周三次接口检查制度
最后,在右下角贴上那张“回访视频即将发布”的预告。
他退后两步看了看,点点头。
小李拿着新话术卡走过来:“背面加了承诺,正面也把‘给老机器请个保安’加粗了。”
“行。”刘好仃接过卡,翻来去看了一遍,“就这么上。”
老黄调试完副机,确认所有展示内容无误:“电源稳,信号通,监控链接可扫码。”
新人甲把最后一张标签贴好,退后一步:“刘师傅,您看这样行吗?”
刘好仃没答,而是走到体验台前,按下按钮。
屏幕亮起,倒计时开始:“十、九、八……”
绿灯稳稳亮起。
他看着灯,把手搭回台面。
通道那边,又一群人朝这边走来,手里拿着展会地图,边走边看。
其中一个指着展板上的“92天零故障”记录,问同伴:“这数据能查到?”
刘好仃没动,也没答。
他只是把手放在按钮上,等着对方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