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的手指还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不快,一下一下,像是在等什么答案。新人甲的问题还在耳边:“如果以后电压波动更频繁,系统会不会适应不过来?”他没急着回答,倒不是不会答,而是突然意识到——这问题本身,就是别人会问的第一个问题。
而且,不会只问一次。
他坐直了些,拉开键盘托盘,重新开机。屏幕亮起,他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光标停在命名框里,顿了两秒,敲下六个字:新市场推广资料包。
“来,都围一下。”他抬眼看向工位四周,“开个短会。”
新人甲刚把报告归档回来,听见声音立刻转身。小李正靠在椅子上刷手机,一听要开会,赶紧坐正。老黄从工具柜里抬头,手里还拿着接线钳。
“不是技术会。”刘好仃点开文件夹,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三个待命名的子文档,“是推广筹备会。咱们这套系统,不能只在三号炉待着,得让人知道它能干啥。”
小李眨眨眼:“发个通知不就行了?技术简报我都写好一半了。”
“客户不看简报。”刘好仃摇头,“他们看的是‘这东西能不能让我少操心’。”
老黄走过来,站到屏幕边:“你是说,要搞宣传?”
“不是宣传,是沟通。”刘好仃点开便签,写下三句话,“第一,不是不出错,是会判断;第二,不是快,是稳;第三,不是修故障,是防隐患。”
新人甲凑近看了会儿,笑了:“这说得清楚,谁都能听懂。”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之前写的报告,是给懂行的人看的。现在要做的,是让不懂行的人也愿意听。”
小李挠头:“可咱们又不是市场部的,会不会搞得太花?”
“不花。”刘好仃合上便签,“三不原则:不说术语,不列代码,不讲过程。只说一件事——它能帮你避免什么损失。”
老黄哼了一声:“那要是客户问‘为什么比旧系统贵’,咋答?”
“小李,这问题归你。”刘好仃顺手把任务派了出去,“你整理一份常见问答清单,重点就这两个问题:贵在哪?会不会反应慢?答案要短,要直,最好一句话能让人记住。”
小李点头记下,嘴里小声念叨:“贵在少停机……反应慢是为了不乱动……”
“对路了。”刘好仃笑了笑,转头看新人甲,“你那边,把上次画的流程图再改一版。不用太细,重点突出‘等半秒再动手’这个动作。可以加点小图标,比如闹钟、对勾、叉号,让人一眼就明白。”
“要不要加个标题?”新人甲拿出笔记本,“比如‘聪明的系统会思考’?”
“太玄。”刘好仃摇头,“要实在点。比如——让机器学会冷静思考。”
“这句好!”新人甲立刻记下,“我再配个副标题,说清楚是给电网不稳的地方用的。”
刘好仃打开PPT模板,把原来的标题删掉,重新输入:“让机器学会冷静思考——抗干扰型温控系统专为复杂电网环境设计。”又在下方加了一行小字:“多等半秒,少停一天。”
小李探头一看,笑了:“这句能上墙。”
“就该上墙。”刘好仃点头,“贴在车间,贴在会议室,贴到客户面前。咱们不吹牛,但得让人知道,一个小改动,真能解决大麻烦。”
老黄没说话,低头翻了翻自己的巡检记录本,忽然问:“演示设备呢?拿哪台去?”
“这事儿归你。”刘好仃调出设备清单,“得挑一台能稳定复现干扰场景的。最好能模拟0.08秒压降,4.6%波动,让客户亲眼看看,别的系统已经跳了,咱们的还在等。”